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君 《课外阅读》2011,(10):124-124
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心理,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培养少年儿童的抗挫折心理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正确认识挫折,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其次,要教育少年儿童对自己的期望要合理,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再次是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去,给少年儿童以适当的磨炼,使其经受挫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不断发生.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加之涉世不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动机引发下产生的行为以及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但挫折不是失败,不少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就是因为把小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作为教育者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心理挫折,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增强青少年学生耐受挫折能力,这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挫折情境的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类:一 客观外部原因引起挫折的客观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三个方面.1.自然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满足与实现动机与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如地震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无法逃避;由于水灾淹没了农田使农民无法继续耕  相似文献   

4.
刍议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宏俊 《新课程研究》2010,(6):173-173,181
为了强化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笔者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试图通过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耐受力,提高挫折排解能力。挫折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和积极评价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创设挫折情境,培植健康心态,激发学习潜能等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学校育人工作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关心上,而是拓宽到对学生的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多种需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得不到满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理智性地战胜挫折,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马启仁 《教育导刊》2001,(24):17-19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时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发展,对其知、情、意、行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和出现各种困惑。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文太 《考试周刊》2013,(8):116-117
在当今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管理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处于一种养尊处优或无人监管的家庭位置,也就逐渐形成了骄横、孤僻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同样的,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升学第一的片面错误观点的影响,学生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围绕学习为中心在转,没有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性格、个性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失败或挫折的考验、磨炼,就产生了奇特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了极端的错误行为。由于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应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从而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个性及良好的承受和抗挫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心理健康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7岁的儿童刚刚进入小学学习,适应学校生活会使他们的情绪、情感面临重要挑战。儿童这一时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会对他们今后的学校生活,乃至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有时会遭遇因客观条件限制和个人能力不足而不能达成个人愿望的现象,进而产生挫折感,这不利于健康成长。教师要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对待挫折,提升自我认知,加强自我调节,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在思想、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因而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并通过挫折训练,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这是对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师生由于心理挫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量多面广,防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深入分析多元化的相互碰撞、负性事件的逆向影响、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法不当、家教观念陈旧、家庭变故等客观因素,以及中师生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能力与期望的矛盾、个性发展与制度约束的冲突等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要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开展心理辅导,防治不良心理产生;教师要提高认识规范教育行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作好抗挫准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化解心理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渲泄,维持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丁平 《考试周刊》2011,(61):198-1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生源对象也逐渐从“80后”转向“9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减少了面对挫折与克服困难的机会,以致对挫折的承受力普遍较弱。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各类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在思想、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因而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并通过挫折训练.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这是对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肖羡君 《教师》2012,(8):6-6
中职生挫折心理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分析他们挫折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寻找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挫折心理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承受失败。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失败,正确认识自我,给他们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自信心。采取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和家长联手,恰当地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耐心地、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其解开自卑情结,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