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工作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选用的图表、活动较多,强调学生读图、析图和处理数据信息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可通过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等五个活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 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 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 ;4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电化教学。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五、课时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鞍钢的区位图”和“宝钢的区位图”。【学生活动】看图 ,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 :鞍钢和宝钢所需的煤…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1.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2.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所谓"分析",一是联系本地实际,学会分析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并归纳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人文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思路与自然地理有异,它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注重地域分布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应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渗透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对知识活学活用。本文以人教版《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就人文地理课堂探究活动谈几点想法。一、预设目标:基于学情,基于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本课要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技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7.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必修模块二中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常见因素(如原材料、市场、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等),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综合题中的考试热点。教学内容本身比较简单,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节知识点,解释或解决某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业的投入与产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科技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第三章第一节,本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在本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区位的概念,是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相似文献   

10.
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地理科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对各类“区位”问题作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等。由于“区位”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故在高考试卷中“区位”问题的考查地位非常突出,几乎每年高考均有涉及。本文就工农业区位问题的专题复习进行说明。一、农业区位1.考点扫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2.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可以结合当地工业的布局和发展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合作探究等方式来有效地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陈大庆 《新高考》2005,(12):44-46
一、重点知识拓展 本专题的重点是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本专题的学习中,要理解区位因素的实质,结合特定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案例,分析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本着人地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对区域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以“区位影响因素”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区位类型主要考点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城市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交通区位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对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运…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规律历来是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新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弱化,全球化、资本、技术、信息等新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工业区位选择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依据产品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区位需求,综合权衡成本节约、市场、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安全和供应链韧性等区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区位。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课标解读:本条"标准"同分析农业区位的"标准"相似,但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所以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这使得农业区位的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与之相比,工业区位的选择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非天然性"比较突出,工业区位的选择显得比较复杂。但  相似文献   

18.
高梅 《地理教育》2007,(1):46-47
一、工业区位的三种题型 1.对某工业区位的条件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某工业区位的条件时,首先考虑影响某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工业对各区位因素的要求,遵循使工厂取得最好效益的原则找出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工业区位的三种题型 1.对某工业区位的条件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某工业区位的条件时,首先考虑影响某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工业对各区位因素的要求,遵循使工厂取得最好效益的原则找出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晓民  刘西国 《考试》2014,(2):30-33
<正>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很难。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等).考试考查中,命题多由文字、数据表格、坐标图等结合具体区域示意图构成,往往从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方面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