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结论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体例对历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作结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是作历史结论的视角要求。按“学习主题”呈现学习内容,是新《课标》的重要编排特点。“主题”是新一轮历史课改中教材编写的主线,主题意识是本轮课改十分强调的课程意识。《课标》在设计思路中说:“内容标准分为……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陈长锁 《教学月刊》2009,(10):27-29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一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后,全区听课的30多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笔者的课进行了点评,绝大多数肯定了笔者对新课程历史教学所作的两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不能浮于表面。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只热衷于讲授历史的片段,而没有深入地挖掘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中《西欧封建社会与基督教文明》一课时分两条线处理: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基督教文明,未能揭示两者间的深层次联系。当历史教学变成碎片,历史课也就失去它该有的味道。笔者认为历史学习需要寻找历史的连接点,让学生在由史料构建的历史网络中寻找历史事物发展的动因,构建学生自己的历史解释。为此,笔者对这一课进行了再设计。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初中课标”),它是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成果。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所说:“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笔者认为2011版初中课标新的厘定之一.是在注重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凸显了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强调了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进行了一节历史研讨课教学的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下面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一课题为例,就历史研讨课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历史研讨课的组织实施(一)课前准备1.确定课题。课题是研讨课教学的中心,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又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发展历史。为了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这一段历史,在学完《辛亥革命》一课后,笔者设置一…  相似文献   

6.
黄清强 《教师》2014,(21):110-110
正2014年春季,笔者上了一堂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观摩课。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了与会教研员、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堂富有创新和高效的复习课。回眸这一堂复习课,让笔者对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就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做一个肤浅的剖析。一、明确考点,准确把握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部门颁发的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学起来无用,因为他们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久远的事情.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课改以来,如何改变这种局而,成为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历史,这样才会让他们自己体会历史知识的实际作用。上个学期,我讲了一堂公开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一课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效果还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认为精当设计教学提问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下面谈谈自己的实践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实践表明,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提升、运用,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下面笔者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常见的历史课堂小结的运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媒体各界,众说纷纭。叶力云老师《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一文对易教授的讲授方式大加称赞,并谈了如何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从易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也受益非浅。然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并非《百家讲坛》,易教授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对叶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历史知识故事化”,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理由有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编排中都安排了适量的活动课。上好这些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正吕世浩老师的这门课"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以下简称"秦始皇")吸引了43874名同学,号称Coursera(MOOC平台之一)最火的中文课。之后,他又开设"史记(一)"。解读秦始皇和《史记》时,吕世浩从思辩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家探究历史的有趣和有用。以授课内容为基础的吕老师的新作《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3.
冯光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13-113
<正>近年来,南通市历史中考试题的专题性较强,在考前的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专题意识,进行专题复习,将复习落到实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初三历史教师的热门话题。在2013年南通市港闸区初三历史复习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堂专题复习课《美国史》,现结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来谈上好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的想法。一、恰当取舍,保留主干即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专题复习涉及的基  相似文献   

14.
高三历史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历史主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这些要求决定了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是多元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作为复习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具有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仅就高三历史讲评课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殷莲子老师讲《抗日战争》一课,从热点、知识整合、史料、教学情境等多角度设计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给了我们思考方向,完善了我们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6.
余蓉萍 《教师》2010,(15):59-59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探究性课堂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可开设的独立课型。只有熟知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探究课的内容与类型,重新理解探究课开设的目标和功能,把握好实验教材中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有效地推动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期中,笔者听了一节高一历史课,内容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讲到《辛丑条约》签订时,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讲解说:当初侵略中国的是8个国家,签订条约时增加了3个国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特点主题鲜明,线索清晰,图文并茂,但是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历史地图的量不够。在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如八年级上册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据史立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正道,也是历史教学应循的准则。“立”的过程、“结合”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的过程。下面笔者就理论思维拓展问题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以求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第一轮历史高考复习后,学生已掌了握历史基础知识,现就如何提高在二轮复习的效率,我谈谈看法。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大纲和各省的《考试说明》二轮复习的目的在于在一轮"模块加专题"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划分中外各个历史时期,横向整合三个必修模块中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使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阶段通史知识体系,进而揭示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加强对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分析和解读,并加以利用,在复习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