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刚刚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界的两件盛事,为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手段之一。教育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国家层面给予了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规划纲要》制定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规划纲要》还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为第十九章,明确提出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足见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并于3月13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5.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重要的路径选择。“十二五”期间是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历史时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谋划湖南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未来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读编社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至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新形势下教育装备工作的主战场和突破口,全国各省市纷纷将推进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下一个五年或十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短短十余年,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领域的飞速发展给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面过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3月,教育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连市教育局结合该市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本文主要对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及发展规划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结合《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吉林省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近期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认真梳理有关问题,加以提炼总结,提出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2,(10):4-4
2012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介绍,为保障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实现总体发展口标,《规划》提出要完善政策法,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先后颁布。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规划纲要精神,全面促进"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浙江省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本文从工作认识、主要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直是核心问题之一。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浪潮此起彼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继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并将其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这无疑吹响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新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然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来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认识这些问题的原因,抓住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内简称《规划纲要》)的契机,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把推进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积极开创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本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实现教育的普及与公平、实施终身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乃至教育国际化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体系,也把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2012年,教育部首次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成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我国高校信息化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各个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从总体上看,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各有关单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学校网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快速提高中小学校的网站建设及信息化创新与应用水平,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迪纳教育门户基础服务平台”进行了评议,在评议中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平台“功能完善,易用性强,安全性高,能较好地满足我国当前教育网站建设的需要。建议在全国教育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教育行业正发展面临新的契机 首先,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到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要占到GDP4%的政策框架已经确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启动,更将在全国掀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