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然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课。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自然中的奥秘,增长自然知识,体验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下面谈谈我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生产的事例讲自然课的体会。一、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教学《哺乳动物》一课中,利用幻灯或挂图比较猫、牛、狗、狮子的外形等,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它们在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乳奶喂养。又如,教学《鸟》一课,观察鹰、喜鹊、家燕、麻雀、大雁。啄木马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就能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巴彦县教师进修学校段雅维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智力的保障。教师通过自然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白健 《湖南教育》2002,(15):50-50
自然课认识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只作指导。不仅这样,还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动手制作植物标本、饲养兔子、种蓖麻等,以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自然课的认识客体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而不能只是书本。在自然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四季,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怎样与灾害性天气作斗争,知道植物怎样过冬,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如何保护有益动物,掌握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等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并通过自然课的学习提高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为目标,注重营造开阔的求知空间和浓厚的探究氛围,力求使学生思维常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和积极的探究之中,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探求知识的真谛。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捕捉时机,灵活诱导,让学生以最佳的探究方式和思维路径去开启知识的大门,不断丰富学生的探究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识水平。以下六种认识途径就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探究方式:一、实验———躬行实践,增强探究体验。实验是自然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探究方式,这是自然学科所具有的实践性和研究性两大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育大纲指出:自然课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也是一门“教育性”学科,既包括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也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然课中的思想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而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之中。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动植物标本的分类整理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小学(442213)郑重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课教学的首要前提,自然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教...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小学自然课教学中,观察实验课占各类课型总量的75%以上,因此必须重视观察实验课的教学。一、以分组实验为突破口组织好观察实验课分组实验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以培养智力与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分组实验的效用,对于提高自然实验技能和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要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到实验目的和实验操作规范上来。分组实验首要…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是一门怎样的课?这是自然教研的根本问题,是自然教师的根本认识。我想有两条主要的认识途径。 1、通过教学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来认识自然课,这是一条全面认识自然课的途径。 2、通过对自然课学科性质的认识来认识,这是一条深刻认识自然课的途径。 当然,还有历史地认识,比较地认识等方法,不过只是些辅助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课教学包括:教学引入.学习新课、巩固应用知识三个环芍。真中,巩固应用知识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大部分,它不仅承载重要教学内容;还承接前面两大部分的教学,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扩展和迁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里,我据自己的教学所得简单地谈一谈中年级自然课巩固应用知识的几点做法:1.直接检测。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巩固应用知识的方法。它是在以上两个环节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总结提问,学生回合式填写课本中的空白以及做补充练习,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矫正…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地条件。下面是我在自然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教学中,学好知识和培养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学好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又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在现行的自然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要求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这两方面必须兼顾,不能单一地只强调一方面,但怎样才能使之齐头并进,共同发挥作用呢?这一直是自然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仪器、设备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更增加了自然课的教学难度。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上好农村自然课,要在启发、引导和讲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实践,取材于自然环境用之于自然课教学,是自然课教学中取长补短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自然实验是自然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内容、办法和手段,所以,作为一名自然课教师,要注重观察与实验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一、从自然课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小学阶段学习的自然也不例外,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没有实践检验,也就没有小学自然课,这是由小学自然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目前小学的自然课教材都是通过讲授和观察…  相似文献   

13.
浅析小学自然课教学投影片制作原则于泽普小学自然课教学,恰当地运用投影教学,会使自然知识形象、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特点的约束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要自制一些适应教学需要的投影片。那么,投影片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对发智八的内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J人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自然课,如何在导入新课时便调动他们学习自然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显得尤为索要。我们在低年级自然课教学实践中,干力百计创设问题情境,从~进课堂便紧紧抓住孩子们的。L‘,收到广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1.谜语导人,激发兴趣谜语是富有趣味的智力游戏材料。寓问题个谜语之中,使枯燥的问题带上了游戏的色彩,激发广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教学《青蛙》~课…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课教学中,把故事、游戏、实验、设疑、电教、观察、实例等运用于自然课的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探究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自然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自然课的关键。近年来,我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实验与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 新编自然教材虽然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或布置学生做好课内实验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例如我在上“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这课时,先通知学生在上课前取好家乡自然水域中的水样。如雨水,泉水、湖水,河水,自来水(当然事前必须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智能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才。小学课程中的自然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那么,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获取初步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对此,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做法。一、通过模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模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可行性手段,它让学生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对于知识甚少而形象思维较先发展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模拟操作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学习知识和智力活动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知识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原料。一般的说,知识愈丰富,用以发展智力的原料也就愈丰富,智力也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知识转化为智力,需要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过程。学习知识只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学习知识也必须通过内部矛盾运动——智力活动,才能推动智  相似文献   

20.
吉霞 《四川教育》2002,(10):38-38
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一、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激发“自行探究”的欲望。小学自然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自然教学《大纲》强调:“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这里,“主动的认识”和“自行探求”突出了自然课的素质教育特点,也体现了让学生“自行探究”的重要性。自然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