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吉水县水南镇是一个距县城 30多公里的边远山区镇,根据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关于实现“村村通”的要求,自1999年以来,通过精心组织,克难攻坚,共投入建设资金18万元,圆满完成了盲点村的扫盲任务。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村村开通了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1500余户,遍布126个村小组(自然村),从而实现了全镇广播电视事业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总结全镇广播电视工作,其主要经验是立足“三超先”,实现“村村通”: 一、思想认识上超先。早在1998年国家发出“村村通”工作指标时,水南镇广播…  相似文献   

2.
谈谈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蒋泉康近几年来,有线电视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已有13个镇、乡广播电视站建立了前端,开通用户4万多户,其中城厢镇开通用户近2万户。有线电视发展了,有线广播还是不能少。这是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广播电影电视部...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1993,(5)
1990年初,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启东市汇龙镇广播电视站率先在苏北地区办起了乡镇级有线电视,1991年底,有线电视电缆已在全镇各居民区全部接通,网络普及面达90%,架设干线共19条,电缆支干线总长达52公里,终端已发展到1500户,并向农村迅速发展。日前已在城河、  相似文献   

4.
石城县屏山镇广播电视站建于1964年,30多年来,广电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近几年,事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年上一个台阶。到1996年底止,全镇已形成了广播与电视共发展,有线与无线齐覆盖的良好局面。有有线电视网络2个,直接覆盖圩镇和6个行政村的700余户用户;有小功率电视差转台1座,覆盖了屏山镇的大部分行政村;有有线广播专线49.7公里,广播入户喇叭2000余只,入户率达82%。站内的播出设备齐全,且全部更新达标入级。屏山镇的广电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一、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相似文献   

5.
1996年,我县广播电视干部职工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全省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发扬“团结、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真抓实干,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县100%的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90%的乡镇开通了调频广播。县、乡(镇)加大投入,更新完善了机房设备,确保了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另外,一幢建筑面积4774平方米,高13层的广播电视大楼正在兴建之中。据统计,去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总投入达337万元,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17000多户,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新余市愉水区下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21个行政村,178个自然村,10845户。近几年来,下村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实事来抓,广播与电视共同发展。如今、下村镇100%行政村开通了调频广播,100%自然村通了广播,50%行政村普及了有线电视。1998年1月,下村镇广播电视站被省广播电视厅评为全省乡镇级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先进集体。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下村镇的广播电视事业能在短时间里迅速发展,原因主要有三点:一、领导重视,投入增加。广播电视是高投…  相似文献   

7.
固村镇地处宁都县东南部,是个偏僻山区,近几年来,固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工作,把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作为加强精神文明硬件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在95年和96年共投资23万多元,使全镇广播电视工作整体推进,事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全镇调频广播覆盖率达85%,电视人口覆盖率90%。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该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固村镇广播电视站被评为全省乡(镇)级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先进集体。固村镇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工作者,越是逢年过节工作就越忙,为确保广播电视在节日里正常传输,14年来,新干县三湖镇广播电视站站长黄小平都是在机房中度过的。为了三湖镇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他不仅饱尝了酸酣苦辣的滋味,也领略到了“丰收”的喜悦,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三湖镇的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以“镇站为中心,村站为基础,用户为依托,广播、电视相结合,有线、无线互补充”的镇、村、户三级广播电视网,出现了村村通广播,有线电视超千户的可喜局面。黄小平也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危难之际显身手三湖镇位于吉安、宜春两…  相似文献   

9.
乡镇站收归市局管理后,不仅广电事业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到目前为止,樟树市有102个村委开通了广电光缆信号,占全市村委的40%;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由2000年底的4454户发展到8000多户,增长近2倍:农村有线电视收费也由2000年的53.5295万元增加到138万  相似文献   

10.
钟喜生 《声屏世界》2007,(12):12-12
电视剧《福星临门》中有一片段,田村建立了有线电视站,并播放“田村新闻”反映该村村民梅甘石抓获外村盗窃犯在该村偷盗的过程,这显然是该村自办的有线电视节目,编剧的意图是反映好人好事。孰不知,编剧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28号令《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第37条第2款之规定:“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节目”。更何况还是村级有线电视的自办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镇街广播电视站是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乡镇宣传文化战线的排头兵。笔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到2009年底,萧山区29个镇街(场)共建有29个广播电视站,有线广播数量达到了268350只,人户率达到91%,通响率在98%以上,成为全国范围内完整保留有线广播、把党的声音每天送达千家万户的唯一县区;兴办新农村网站400多个,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1993,(Z2)
我们丁沟镇广播电视站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五年中,奋力拼搏,走以站办厂、以厂养站,艰苦奋斗,自我发展的退路,事业齐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全镇 8800在户,共有喇叭8405只,入户达 96%,通响率达 99%。27个村13个村实现了动圈音箱化。  相似文献   

13.
我镇地处萍乡地区最北瑞的丘陵山区,与宜春市和湖南省浏阳市的四个乡镇毗邻,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0余人,总户数11800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加强我镇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自力更生,大力发展我镇已建立有线电视网7个,其中镇办1个,树办6个(镇办调频广播1个、村级广播室12个,调频接收喇叭250只,户外调频接收箱6只。镇站有线电视专业人员8人,广播专业人员4人,业余通讯员12人。镇有线电视已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有线电视在城市和大小城镇基本普及后,已开始向农村普及。伴随着农村有线电视的蓬勃兴起.一些问题也因应而生,值得引起广播电视工作者重视和注意。首先是散的问题。农村建有线电视,除了乡(镇)所在地及附近的村(组)由乡(镇)广电站办有线电视外,大多数村(组)都远离乡(镇)所在地,尚看不到有线电视,群众想办有线电视,在目前农村经济条件和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尚不富裕和成熟的条件下,十公里以上的村(组)不采用光纤,微波等先进传输手段是无法和乡(镇)有线电视联网的,…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市一直把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199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拨出15万元专款支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当年我们建起了3个标准化乡(镇)广播电视站,1996年又建起了4个,今年的任务是5个,实践证明,建设标准化乡(镇)广播电视站,对推动我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一、从“滑坡”引起思考,把有限的资金集中配套使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市政府曾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投入了30多万元资金,县、乡也效法相继投入资金,更新和添置了一批乡(镇)、村广播设备,新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我们江都市丁沟广电站1993年7月在苏中乡镇站率先开通有线电视。目前,全镇已拥有光发射机3台,光节点38个;拥有用户终端8200多只,占门口入户率的98.6%。有线电视经过10多年的运行,发展的主攻方向由当初的扩网增户转为优网稳户、传输性能升级。如何对网络进行有效的双向改造,成为目前乡镇广电站面临的一大迫切需要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我镇地处瑞昌市北部,是长江入赣第一镇,全镇有中央、省、市驻镇企事业单位56家,总人口33.560人,其中城镇居民2万。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和政府坚持办好广播电视,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有效地加快了建设步伐。镇体制变了一次又一次,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办好广播电视、用好广播电视的传统一直没有丢,把广播电视作为换届中一项重要工作来交代,始终把农村广播电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来建设,作为硬件建设放在第一位。就在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普遍下滑的情况下,码头镇的广播事业却办得红…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日,武义广播电视台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武义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列入武义县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工程之一。武义广播电视台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积极采取工作措施,确保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顺利实施。到目前止,武义广播电视台已全面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建设任务,全县低保户等六类人员安装有线电视的有3436户;低收入农户安装有线电视的有4133户。全县80%以上的农户能像城里人一样收看到30多套有线电视节目。这项工程的完成也为武义县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提供了一个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致富信息、开阔视眼的扎实平台。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科学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发展的科学定位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播电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到2005年底,全国有短波、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75273座,微波站2569座,租用10颗卫星41个转发器传输94套电视节目、126套广播节目,卫星电视接收站118万座,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中央、省、地市的互联互通,国家干线网4万多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26亿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48%和95.81%。  相似文献   

20.
在地处井冈山下泰和县碧溪镇的山村小路上,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位身背广播电视维修工具袋的年轻人,他就是泰和县碧溪镇广播电视站站长———罗峥。1999年下半年,根据组织需要,罗峥从县广播电视局网络部调到泰和县最边远的碧溪镇担任广播电视站站长。仅两年多时间,在罗峥站长的带领下,经过全站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借助“村村通”的强劲东风,在大山深处建好并开通了九个有线电视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90户,架设有线电视网络干线2万多米,使如今的碧溪镇群众能听到2套广播节目,看到6套电视节目。罗峥也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