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是国家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留守儿童监护难的重要措施。它对实现教育资源有效配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寄宿制政策实施几年来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促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顺利实施,需要从资金补助、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学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之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关注教育弱势群体和解决长期遗留问题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具体表现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中小学生源变化有关问题、中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监测与评估机制、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实施策略、西部留守儿  相似文献   

3.
2004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开始实施。解决西部地区由于特殊地理情况而导致的办学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甘南州,随着基础教育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一批寄宿制中小学将相继建成,寄宿制已逐渐成为该区主要的办学形式。解决了农村山娃读书难、上学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武汉市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达170所,共接纳寄宿生8万余人,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偏远湖区、库区、山区学生及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明年春季开始,武汉市农村寄宿学校将免除学生住宿费。”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这样说。据了解,在江夏区,一度有超过7000名中小学生每天上学往返超过5公里,这其中很多是“留守儿童”。在农村建设寄宿制中小学,是解决一些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过小、服务半径过大以及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日程运行和管理中,过度追求制度化的管理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教育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配备、校园文化的提升、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中小学实施人文关怀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之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关注教育弱势群体和解决长期遗留问题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具体表现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中小学生源变化有关问题、中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监测与评估机制、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实施策略、西部留守儿童道德成长、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保障的法律机制、民办高校督导与评估政策、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等领域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集中,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办好寄宿制学校、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当前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乡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于2008年8月完成了中小学合并,组建成一所既承担九年义务教育,又承担幼儿教育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陈东学校。全校现有在校生573人,其中中学生132人,小学生255人,下辖中心幼儿园及四个教学点186人,寄宿生360人,寄宿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占68%。经过5年来的探索,寄宿制学校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发挥,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问题,做到了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解决西部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少年儿童入学难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农村寄宿制教育不应仅仅是一种满足社会教育公平需要的教育形式,而且也应该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教育类型。为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在集体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寄宿制的优势,并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寄宿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中部作为政策延伸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大量增加,寄宿制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出现了"寄宿学校热"现象。寄宿制学校建设显现了新特征,学校管理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的问题。实证调查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迅猛扩充带来了办学条件水平有所下降的后果。问题的产生与中部地区在国家寄宿制中小学学校建设工程中的位置、地方主管部门、学校"准备不足、一哄而起"等因素有着直接关联。有关部门既需要立足长远,明确思路,又要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秋季.随着资溪县嵩市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县寄宿制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全县留守儿童入学难、教育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肇始于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缘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目前,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显,寄宿制教育再次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路径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工具价值明显,工具价值取向使其具备存在合理性的同时也阻碍了育人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科学》2008,(2):17-17
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启动 四川省今年将启动“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此安排3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建设、改造400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主要在县城以外农村地区实施。地方也将安排资金同步建设,使全省乡村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大通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提出有效加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应该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并提出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寄宿制学校有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学生上学远和上学难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理能力,减少辍学率;寄宿制同时也产生低龄学生生活自理困难、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弱化家庭教育功能等负面问题.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经费紧张、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和管理不健全等.解决寄宿制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关键是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寄宿制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寄宿制学校与留守儿童密切相关,随着留守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四川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提出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其中就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在八九十重大项目中,对怎样建设和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2010年12月29日的《四川日报》中说:再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符合四川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和需要。四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学生’有280余万人,这项工程着力为农村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可以为你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文章从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建设寄宿制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开展留守儿童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探索学校应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文章从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建设寄宿制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开展留守儿童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探索学校应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争议,主要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定位的摇摆不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阶段的困惑、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经济方面的争论等。在统筹城乡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策略应该注意以下维度:科学布局与合理计算教育经济效率;学校发展的教育首位价值取向;构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内部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社会机制的定位;应视寄宿制学校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代管"。在这种代管中,学校与被代管的学生之间应该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寄宿制学校除外),代管教师与被代管的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委托监护关系。在发生与被代管学生有关的损害赔偿纠纷时,学校和代管教师在有过错的情况下,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我国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代管制,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