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研究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基础上 ,本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 ,借鉴现代心理学、教学论研究成果 ,从 1996年 9月起 ,开始了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本学科长期固存的教师“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的传统模式 ,真正使学生“活起来”的应用性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的结构。一、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只有通过…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理构建“两课”实践环节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两课”教学受着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是解决知、行统一 ,落实教育的实效性的问题。这就要求“两课”教学既要把基本理论讲深、讲透 ,使理论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更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锤炼青年学生的思想和意志 ,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走科学正确的成才之路。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构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基础“两课”实践环节是实践教育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 ,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资源 ,进行与成才有关的实践 ,锻炼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  相似文献   

3.
数学实践活动可分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活动课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些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列昂节夫、达维多夫等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奠定了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即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是学生获得充分、全面发展的必需。只有把活动观点引入教学,才能实现对活动教学本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主动地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课内外教学实践性活动。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切磋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学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讲授“认识和实践”这一章的主要任务,是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为中心,全面地、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这一章在讲授的次序上安排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部分之后.因此,在讲基本内容以前,就有必要首先交待一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它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第一,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内容,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彻底贯彻;第二,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了解认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些报刊围绕着“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公式,展开了关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讨论。有的认为“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适用于教学工作,有的则持着与此相反的见解。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探讨,我很感兴趣。这里,谨就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试谈一下我的看法以求正于“江西教育”的读者同志。“实践——理论——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运动的原理。这一原理正确地指导着人们的各式各样的认识活动的发展,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也同时验证了原则本身的无可置疑的真理性。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作用于学生的认识活动的,因此我认为“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同样应该而且可以适用于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2000,(2):26-27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的主动活动在教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从理论上说,语文活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并以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动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只有先在认识论外然后再回到认识论中考察实践,才能弄清实践的含义、内容和要素,从而澄清一些理论上的是非。认识论外的实践是包含认识在自身之内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识论中的实践是与认识相对的抽象掉了主观因素的纯粹的“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的一切感性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统一,感性活动的“外部表现”是实践,感性活动的“内部状态”是认识。目的是认识论外的实践的要素,但不是认识论中的实践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从认识论讲,“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主现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即科学世界观的问题。从“与时俱进”和实践的关系来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当前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对当前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本途径。研究教学认识论是揭示教学过程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理论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引入教学论,最早来源于苏联四十年代由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它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分析教学过程的特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前人已经认识了的知识、技能的认识过程,即认识客观世界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或叫“特殊的认识过程”,并根据认识过程和教学的特点,把教学认识过程,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归纳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通过消解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的认识论的新形态。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是认识论研究脱离生活实践而抽象化的结果 ,是超出现实生活实践追求终极认识基础和普遍必然知识的研究路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终结了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幻想 ,坚持理论抽象的适度原则 ,不脱离生活实践的原则 ,认为认识活动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是生活实践的理论表现和表达。因此 ,建立总体性实践观 ,从超越传统形而上学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对于克服我国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从认识论讲,“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即科学世界观的问题。从“与时俱进”和实践的关系来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当前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对当前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两课”实践环节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与成才有关的实践,锻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但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践环节存在教师对实践环节有认识误区、实践效果欠佳、缺乏有效的实施模式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观念、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拓“两课”教学实践环节的新思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合理规划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全部人类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构成的,人自身和人的认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①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特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有效的社会认识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交往互动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并使学生获得身心发展的有效行为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协调统一、不可分离的。所以真正的教学具有有效性和协调统一性。所谓有效,是指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去反映。从认识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更是一种不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不到这个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只看到作文的所谓“八大块”知识体系和文体技能训练,只看重教师口若悬河的知识传授和静态文章的阐幽发微,那么就会犯违背认识规律的错误,重视了“文”而忽视了“人”,本末倒置;如果看不到作文训练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教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活动教学的渊源和特征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会和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正确的教学理论必须以正确的认识论作为方法论的基础,而正确的认识论,当然又与正确的世界观分不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不能正确地解答人类认识的问题,因而在前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中,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1.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发展”与“超越”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人们似乎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观点趋于一致,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凭借书本间接地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实践的活动过程。然而现代教学论已突破了以往那种单纯从认识论角度去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框架,不再简单地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与“被教”、“授”与“被授”的认识活动范围,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传与授将现存社会已有的一切重复地在新一代身上再造出来,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