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曹禺写出惊世之作《雷雨》,次年7月1日在郑振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1935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中华同学新戏公演会”在东京田商科大学首次演出。1936年1月19日,曹禺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我如何写<雷雨>》一文,这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在《雷雨》剧本之前的《<雷雨>序》(以下简称《序》)。看得来,这《序》是在其剧本定稿、发表后历时两年有余并曾受到演出实践的检验之后才写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湖北潜江县(今潜江市)人,1910年出生,1996年逝世。今年是曹禺诞生100周年。自1933年他的剧作《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一举成名,蜚声神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文从改中出。好的文章、优美的语言都是通过作家大量的修改才得来的。在我国古代,曾留下了贾岛“推敲”的典故;而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则留下了不少修改的佳话。《雷雨》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到1978年入选《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先生就曾对其戏剧语言作了多次的修改。这里想结合高中语文课本所节选的《雷雨》片断中的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6.
论曹禺解放前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是“五四”以来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从一九三四年发表《雷雨》起到现在,有十部多幕剧、与宋之的合作一部四幕剧《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以及独幕剧《正在想》、《镀金》等;还改编了法国莫里哀的《悭吝人》和英国高尔斯华绥(Galsworthy)描写工人和资本家斗争的剧本《争强》(即《斗争》)等。他的剧本所反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发表六十多年来,一直受到演艺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但是,关于“雷雨”好汉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和现实主义主题出发,寻找这位名叫“雷雨”的好汉。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一九三四年发表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优秀剧本,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雷雨》仍有其不足之处,这里单就其一处纰漏谈一点拙见。《雷雨》人物表上介绍:周萍,二十八岁;鲁大海,二十七岁。剧本第一幕舞台提示:周萍“约莫二十八九,颜色苍白……”然而剧情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作品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便以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轰动了全国。周恩来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0.
四幕悲剧《雷雨》(作于1933年)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它的问世,宣告了我国近代史上话剧新时期的开始。从《雷雨》发表到现在,对于它评论的作品真可谓“汗牛塞屋”。笔者乃一无名小卒,岂敢妄加评论。惟因胆大包天,遂以拙笔尝试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12.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闪现的一点真诚颜色。曹禺在回顾《雷雨》创作时说:"周是个资本  相似文献   

13.
《原野》的象征意义邹红继《日出》之后,大约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曹禺创作了他的第三部多幕剧《原野》。动荡的时局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原野》和前两部剧作的命运不同,几乎没引起什么轰动。曹禺对这部生不逢时的《原野》,也不像当初《雷雨》、《日出》发...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三年,曹禺还仅仅是个二十三岁的大学生,他创作了《雷雨》.一九三五年,《雷雨》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矗起了第一座丰碑.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读者、观众和批评家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挖掘着这一剧作的丰富蕴藏.《雷雨》以一九二三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生活的悲剧.曹禺在《雷雨》里“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教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曹禺创作于1923年的《雷雨》自然也不例外。几位主人公的塑造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特别是繁漪,长久以来始终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公认为全剧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在她的光芒下,剧中的男性形象难免暗淡了许多。然而,对人物的这种群体性的溺爱实际上并不利于我们完整透彻地读解《雷雨》。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周萍就是其中一位。用曹禺的话来说,“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行为不会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演他,要“化开他…  相似文献   

16.
《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两剧的悲剧主题和“情结”郑丽娜看过易卜生《群鬼》的都会感觉到,我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所表达的内容与其是那样的相似。的确,曹高自己也承认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戏剧家首推易卜生.但我们还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精...  相似文献   

17.
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其他经典性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但它毕竟又是“剧”———一般地,我们就要用观察剧的眼光、剧的评判标准去赏析它、界定它,而现在,鉴于更深入地探讨和把握剧作文本的目的,笔者将从“诗”的角度谈谈《雷雨》另一独特之处———存在于剧作中的“诗化”现象。早在1935年4月,《雷雨》东京首演之前,在回答导演吴天、杜宣有关如何对剧本理解及演出处理等问题时,曹禺就业已明确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8.
《雷雨》写于1933年,当时曹禺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这部剧作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杂志室里完稿的。剧本写完,曹禺送给靳以审阅。靳以是曹禺初中南开中学的同学。当时正主持《文学季刊》的编辑工作,靳以看了以后非常赞赏,因为他俩是挚友,为了避嫌,把剧本送给也是《文学季刊》编辑之一的巴金看。当时巴金不在,剧本便放在他的抽屉里,后来巴金从抽屉里发现了这个剧本,他先是随意一看,看着看着,剧本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思想内容及鲜明的人物形象,便紧紧地吸引住他。看完剧本,巴金决定马上发表,当时杂志已排版,于是临时拆散,换上了《雷雨》。清  相似文献   

19.
论文针对“认为《雷雨》始终只有一种版本”的谬误。简介《雷雨》的多种版本及其基本情况,进而论述《雷雨》几种主要版本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曹禺不同时期与背景下的文学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1933年,曹禺还仅仅是个23岁的大学生,他创作了《雷雨》。1935年,《雷雨》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矗起了第一座丰碑。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读者、观众和批评家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挖掘着这一剧作的丰富蕴藏。 《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生活的悲剧。曹禺在《雷雨》里“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