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绘的归隐之乐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之境。仔细揣摩,其实“乐”中蕴含着三重悲意:一是辞官归去、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不甘与无奈;二是想象中田园生活的闲适惬意与现实生活的窘迫困苦形成的巨大落差;三是乐天安命思想背后陶渊明对自己生不得时和精神孤寂的感伤。  相似文献   

2.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摈弃官场归隐田园的一篇宣言书,其言之纯朴,其情之真切,其志之高洁,历来受人推崇,欧阳修就赞叹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敬仰之情,无以复加。一曲《归去来兮辞》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近日,和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们读到了诗人辞别官场、归隐田园的愉悦轻松,读到了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读到了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读到乐天安命、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带着学生与诗人一起享受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之后,掩卷沉思,我更体会到一种悲痛和忧愤,从某种意义上说,《归去来兮辞》更是诗人的一首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5.
《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创作完成标志着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真正确立。与之前几度退隐又几度入仕不同,在"彭泽辞令"之后,陶潜正式告别劳心役形的官场,归入心中期许已久、安闲静逸的田园。对"仕"与"隐"的困惑不定在此时完成了最终选择,潜心山川与躬耕陇亩成为陶渊明之后人生的全部要素。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既是陶渊明同仕宦生涯的断绝信,同时也是其归入田园人生的宣言书。正因如此,《归去来兮辞》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体现陶渊明出处行藏的一篇重要作品,文中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回归田园的喜悦。本文以生态批评为视角,深入剖析其思想内容,试图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抉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魏晋时期的政治纷争使得无数士人无谓丧命,对士人阶层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威胁,他们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力反抗,只  相似文献   

8.
每次执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总有一个困惑围绕心头.陶渊明到底是喜爱山水呢还是喜爱田园?乍看都一样.可是当你静下心来咂摸的时候.便会发现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初读时,总觉得是抒写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总觉得“归隐”后的陶渊明是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舍之翁,闲适之祖”。而今细细咀嚼.走向田园的诗人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并非久久地悠悠然。  相似文献   

10.
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同时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从仕到隐的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主题的巅峰之作.欧阳修甚至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相似文献   

12.
刘传菠 《语文知识》2014,(10):52-54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的抒情小赋,是用辞赋体抒写胸怀的一篇杰作。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这篇辞赋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虽然课标中也有“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真的彻底与官场的朋友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布局谋篇,前人有以为疵病者,金人王若虚之论可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下文简称《归》)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下文简称《冬》)都是歌颂田园风光的美文。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从写景、抒情、言志三方面来对它们的异同作简要的分析。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自然风光以及惬意的田园生活,但侧重点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归》侧重于用丰富的细节来描写悠闲、舒适、生机盎然的田园生活,所写的乡村风光及理想的田园生活为想像、虚构之笔。而《冬》则侧重于以写实的笔法运用多种手法展现法国乡村冬天自然景物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对于归隐行为本身,后代读者的观点不。有人说这是消极避世,独善其身,是对黑暗政治的妥协;另有人说这是他“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使然,那“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是何等的潇洒和痛快啊!若仅看到这表面的东西,或认为《归去来兮辞》所包涵的内容仅是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8.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20.
<正>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后的陶公,像倦飞的鸟儿返巢,像池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