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认知差异、教学过程、文本表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爱国精神的滋养,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涵盖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儿童、感受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它们是传承与弘扬我国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启动、经过、拓展等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突围,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获得精神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描写的难忘的革命历史了解得并不多,很难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借此来根植学生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语言价值、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等方面的挖掘,将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两者的统一,落实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与一般的红色读物不同,具有鲜明的教学功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利于革命文化的传承。那么,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6.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这类课文承载着传承革命精神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冲突是学生思想认知上的一种情感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冲突,或者结合课文特点人为设计一些冲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要通过还原情境、品析语言、阅读实践等途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对文本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能达到提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然而这类课文的教学会面临困境。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中融入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突围,具体而开放的项目任务能提升学生积极建构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是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结合学科特点,本文对编排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意义进行梳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该类型的课文在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重较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借助阅读、思考与表达来更好地挖掘理解文本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最终实现文道统一。文章从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两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围绕情感朗读、问题引思、情境促达三方面探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更好达成该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材专门安排了以提问为主题的阅读策略单元。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由于课文创作年代或所涉及的内容均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与学生的认知、情感之间存在距离,加上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妥善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关系,导致出现较多问题,如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或空洞的表述上,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等。如何破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题材的课文比较特别,那就是革命文化类题材的课文。这一类课文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表达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苏循波 《教师》2015,(3):48
革命类题材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族解放的悲壮历史,内容取材真实广泛,人文精神丰富突出,洋溢着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同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课文一样,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母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类题材课文的时空跨度大,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理解背景知识,加上教师的苍白讲解,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革命类题材课文教学应如何引领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融洽汇集,在接受思想熏陶、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本教材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编排上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还呈现出“主题内容成体系”“语文要素有梯度”“体裁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凸显了编者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描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课文也不像童话、寓言那样生动有趣,加之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主题课文的教育意义深远。教师要克服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情境、问题和表演驱动教学,点燃学生的红色激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内化学生的红色精神;积极开展拓展性教学活动,升华学生的红色情感。这样,让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伴学生成长,真正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同、内化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往往多为情感型课文,这类课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因此,落实好这一题材课文教学,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落实好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成功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感场”——只有让学生充分入情入境,沉浸其中,甚至不能自拔,方能受到全方位的熏陶、感染,从而震撼心灵,激发起爱党爱国的无限激情,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下面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而且承担着发扬、传承革命精神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从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表达等方面展开引导。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学习文章的表达艺术,又能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革命理想的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育人价值的发挥,要拉近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时代距离和情感距离,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与认同。为此,需引入"境脉"理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运用的"境脉",主要有知识"境脉"、情境"境脉"、联动"境脉",进而提炼基本的教学流程,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有40余篇,约占课文总数的14%。革命文化文本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人文主题而容易忽视语文要素。文本中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丰满的人物,都是借助语文要素表现的。如何让革命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要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革命文化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及国家认同感,语文教材中融入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牢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更能够实现文化自信。因此,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内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与阐述,并提出统编版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两种教学模式,旨在从根源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颇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有一类是革命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课文由于主人公及主人公身上发生事情都离学生比较久远,不为学生所熟悉,一般教师总喜欢机械地说教,其效果可想而知。那如何教好革命题材性文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