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磊 《四川教育》2004,(6):33-34
《我们的小车》是“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想办法利用重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二是探究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的最小拉力;三是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第一个环节,我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学生对这个“小儿科”的问题毫无兴趣,没精打采地说:“用手推”;“用风吹”;“把桌子抬起来,让它滑下去”……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接着话锋一转:“不过,今天这些方法都不能用,你们要借助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举起装材料的信封),另外想办法让小车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小车》是科教版小学《抖喾幼五年级下册“动力和力”单元中的第一课,有“安装一个小缆车”与“小缆车的运动”两个活运,通过活动想让学生体会到: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给它一个力,而且这个力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小车》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动力和力"单元中的第一课,有"安装一个小缆车"与"小缆车的运动"两个活运,通过活动想让学生体会到: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给它一个力,而且这个力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4.
以往进行《力与运动》单元教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概念停留在“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力”这一层面上,直到在一次教材培训时听到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知道物体动起来需要力,更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停止下来也需要力。”这段话明确地揭示了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更接近“力与运动”科学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活动教学”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设计。一、借助直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组织学生恰当的操…  相似文献   

6.
“点子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创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言语流畅起来。其前提必须是先让学生拥有一个参与策划、体验策划的学习活动过程,让策划为写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可是学生真的动起来后,却又产生了这样的情形——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但是学习纪律难于控制.教学目标难于达成。难道说动起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实现吗?其实不然,应该说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指向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操作有没有到位。那么怎么操作才能实现课改的初衷呢?笔认为,主要是把握好教学中的几个“一分钟”。  相似文献   

9.
徐慧源 《亚太教育》2021,(1):158-159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教师需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为例,简要阐述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过程中的运用,即:认真倾听,适当引导;捕捉亮点,及时激励;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里所说的“动”,最根本的还是思维的动。预习充分、课堂高效、课后巩固是学习的三个主要环节,牢牢抓住了这三个环节,全程齐“动”,学习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里介绍我的催动三法。  相似文献   

11.
问题驱动下的数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机械和沉闷,使教师“教”得更有效,学生“学”得更积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真实的、递进式的多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充分发挥问题在“教”与“学”中的价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稳固的、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式教学能够将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融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为例,基于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飞镖和探究飞镖的运动过程,体会其在运动过程中所包含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改变了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科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顺应科学学科特点,利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实验”、“应用”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训练,是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良埒契合点,通过在“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结论应用”等环节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改变了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科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描述 1.“导演”与“演员”型 恰逢各级科学优质课比武大赛,本人有幸观摩了九堂《我们的小缆车》,每堂课中都设计了一个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最后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为使实验准确科学,几乎每位教师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实验前指导,大致有这几方面:1.为保证小车沿直线行进,绳子需系在小车车头横档的中间。  相似文献   

17.
化学活动课中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读了李长吉老师《论活动课中的思辨》一文后,深受启发,联系到化学活动课,我觉得化学活动课中的活动也可以有三个层面,即行为层面、技术层面和思辨层面。行为层面的活动是针对静态教学而言的,强调要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有机会说和做。技术层面的活动主要是主题性的,致力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收获。思辨层面的活动则不拘泥于是否在行为上有所作为,而是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理性思考和头脑中的思维运作。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1,(9):58-58
听。下课铃声响起了.走,出去活动活动.玩点什么好呢?从本期开始.快乐王国新栏目“课间动起来”正式跟同学们见面啦!“运动小教主”罗拉为你准备了精美的“运动大餐”.每期三个.让你的课间更生动、更快乐!  相似文献   

19.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必须牢牢把握“探究”这一灵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形成智慧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地建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存苏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摆》一课的教学巾.我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20.
能“动”能“活”是英语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尽情地动起来、活起来就是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呢?我认为良好的活动氛围是动起来、活起来的前提条件,正像鸡蛋只有在特定的温度下孵化一样,要学生活跃起来必须要调好“温”——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一、营造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