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留守儿童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辣的社会现象.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农村许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华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了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长期的父母分离状态,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经常性缺失父母关怀,给其成长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心理成长历程更加烦琐、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不稳定性。在深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时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做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养成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文章以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心理问题的特征,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个性、品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制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全社 《学周刊C版》2020,(13):157-15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中,因为缺少父母关爱而导致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学校中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要。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状况,不仅能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还能使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秀红 《考试周刊》2012,(1):184-185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留守儿童心理来看,存在着委屈难过、孤独、敏感自卑、逆反等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疏导通道、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城市建设步伐获得较大的动力,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为没有父母的照料和抚养,留守儿童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当下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各种科学的心理研究,探索一些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改善对策,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性格,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天娇,黑龙江省绿色草原学校语文教师。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颇有研究,参加了农垦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参研证书。平时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让爱驻扎在留守儿童内心,深受学生喜爱。她认为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孙正祥  陈利明 《考试周刊》2014,(66):174-174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长期存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卑、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叛逆等是他们心理问题的显著表现。因此,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农村教育事业和关爱下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中国知网(CNKI)上的541篇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凸显关键词为"心理"始于2008年,并已持续两年;(2)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变量研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及相关变量研究"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一个很大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较少,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都有一定问题。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纷纷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通过对河南省宁陵县L镇的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研究发现,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在拉动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当地农村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带有"乡土特色"的留守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群体。亲子关系的疏离、粗放型的隔代教育方式等因素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父母务工年限、务工距离、亲子沟通周期等时空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构建"多元一体"的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校教育工作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借助亲子阅读活动以加强情感和知识的传递,有效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探究亲子阅读活动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翟生海 《甘肃教育》2022,(22):48-50
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儿童亲情关爱缺失,进而引发留守儿童性格、心理、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偏差。因此,对留守儿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结合原因,从学校宏观策略和班主任微观操作两方面,阐述了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别、父母外出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照顾人类型等与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寻找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和教育策略,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不利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