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2022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不少考查上述“三会”的试题,下面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思践悟”的过程中,一线教师不约而同聚焦于“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过程思维共享的课堂正是着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小学数学过程思维共享课堂是在“思维有过程,过程能共享,共享融评价,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导下,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同学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下面结合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带同学们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6.
姚素花 《贵州教育》2022,(11):40-42
<正>一、引言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2014年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最终落实在学生的课堂“表达”上。这本质上正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就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收集、输入信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加工、处理信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输出信息)。本文以思维拓展课“智慧红黄蓝”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游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7月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提质增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可见其重要性。现行数学教材是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对教材内容深挖细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会”是总目标、长远目标,“四基”与“四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同时素养形成能促进“四基”“四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娴 《学苑教育》2023,(31):73-7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内容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先的十个关键词增加到了十一个,而“量感”第一次作为一个新增的关键词出现在小学阶段,引起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量感的作用与策略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让初中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目标,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做出了密切联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案例分析,旨在持续增强初中数学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实现数学“三会”的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3.
马建农 《新教师》2023,(3):69-7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问学”课堂的一个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等设计有效问题,学生围绕教师精心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展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问”,引出学生深入的“学”,通过“问学”课堂来落实“三会”呢?本文以人教版六上“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说明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数学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还要通过数学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具体表现是: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模型观念、数据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中十个核心词相比较,“新课标”中初中学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用“抽象能力”替换了“数感”与“符号意识”.这一改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行,各地迎来了“四新”高考,也就是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新高考教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章末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章末数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之初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时应科学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开展章末数学活动之末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促进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素养.”而解题教学又是提升数学学科素养的载体,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深度学习发生,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诚如数学家哈尔莫斯(P.Halmos)所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数学课堂充盈着“问题”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倡导的核心主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特别强调“四能”(即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1]的课程目标。事实上,“四能”恰在“三会”中融会贯通[2]。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高中数学教育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探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认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会"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对应到具体的目标,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