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远距离输电为教学主题,探讨“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提出关键性问题、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DNA的复制”一节教学为例,运用问题驱动策略,以“问题”式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DNA复制的推测中,发展科学思维,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情境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其核心指标是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养成。教学活动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知识特点设计,着重体现观察、思考、提问、猜想与假设、验证、总结、提炼的认知演进历程。探究式教学是对既有科学探究历程的高度总结,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创新、交流反思、敏锐观察等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本文以“电阻”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情境—问题—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真实情境教学,设计“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建构核心概念,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参与知识的形成与研究过程,并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证据推理是根据探究的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心理过程,是科学探究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教学路径,落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旨在通过证据推理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升科学推理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电动机转动”为研究主线,创设项目式教学驱动性问题,通过自制系列教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引领学生构想并设计换向器的构造。利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探中学”“做中学”,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电动机和铅笔电动机的换向器,让“换向器构造”探究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增长点,形成物理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许多科学课教师认为,“探究”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知、情、能3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教师们也提出,探究式教学需要较多的课时,适合小班教学;而我国的中学课堂班额大,课时紧,安排几堂课尝试一下是可以的,不适于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体系下“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教育探索》2004,(3):39-41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参与知识的形成与研究过程,并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求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教材上、下册共有"活动与探究"30处之多,这些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创设了学习化学的情境,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有情意状态的投入才会有学习的情趣,才会积极思维,不断追问,生长智慧;通过学习,转"识"为"智",透彻理解、明晰认识,引发思维,引爆潜能.师生有成功的体验,品尝教与学的快乐与幸福,才能达到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状态.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应怎样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活动与探究"的实效性,让书本上的"活动与探究"由"情境"转向"情智"."情智"是情与智的融合,以情促智,因智生情.下面是笔者对化学"活动与探究"由"情境"转向"情智"的一些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关注概念、方法、思维,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的科学探究式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通过问题解决,发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等学科关键能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基于生物学理论将多学科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新实验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笔者以“眼睛和眼镜”中的水透镜实验为例,进行实验创新设计,通过分组实验和与教材相对应的直观实验现象,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情境—问题—任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法设计“微生物的营养”复习课,以冷藏酸奶常温放置的保质期创设情境,利用两个任务解决情境中的关键问题,将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相关知识融入评价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科技是一门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及发展思维的能力,这一切都立足于信息科技教学基础—“知”与“行”,发展于其上层建筑—“情”与“意”。因此,“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要素与环节,而这些又与德育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初识原电池—再识原电池—原电池变形记”三条教学线出发,以学生“复习旧知—分组实验—微观符号表征—实验创新—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模型建构”为活动线,渗透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质疑旧知识,用一次次的实验论证了猜想,获取了新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建构了原电池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深刻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基于问题驱动,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建构”“科学探究”“迁移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以及模型构建,从结构、性质、用途三个角度系统学习乙酸,由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变式教学作为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因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故在改革创新的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从巩固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及提升数学素养等方面,逐步引导学生在“变式”中寻找本质规律,在“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贺学松 《中学理科》2007,(10):82-83
科学探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探究法”是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实验为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