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萍  刘奕君 《科教文汇》2023,(11):46-4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造成了冲击。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的文化传播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启示。该文通过分析冬奥会中文化传播的表现,结合当前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及在当前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探索利用冬奥会的影响力,多方主体协同努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耿村民间故事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耿村民间故事的发展遇到诸多困境,大学生对耿村民间故事的认知存在差异,且文化自觉意识不强。高校应搭建大学生与耿村民间故事等非遗文化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融媒体,创新呈现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创新大学生非遗实践活动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耿村民间故事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耿村民间故事的发展遇到诸多困境,大学生对耿村民间故事的认知存在差异,且文化自觉意识不强。高校应搭建大学生与耿村民间故事等非遗文化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融媒体,创新呈现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创新大学生非遗实践活动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对“三大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意义,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但也存在对本国文化的认知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及知行脱节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复杂化、高校文化培育体系欠完善及大学生自身缺乏文化实践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大学生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现象,高校思政课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形式多样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对于凝聚国民力量,实现国家稳定和谐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在高校思政管理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对于提升和拓展大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思政教育和管理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思政管理作为高校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方式,也通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凸显其价值.然而随着当前互联网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逐渐趋于浮躁化,这对于其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培育造成一定的挑战.因此笔者将结合沈壮海编著的《论文化自信》,探寻思政管理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试图消除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建立方面的障碍,进一步坚定其文化自信,提升我国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文化建设的坚实根基和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精心策划与指导大学生开展为期一月的"经典晨读"活动,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加强大学生阅读推广队伍建设,从活动中得到启发,拓展了今后传统经典推广的工作思路,即从泛读到精读、从晨读到课堂。  相似文献   

8.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与弘扬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效形式,亦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所承载的独特使命敦促其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其文化自信度关乎文化认同度及文化传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国家"文化自信"号召的积极响应,更是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变化的必然需求,对民族文化的持久性发展与传承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刘波、肖茜尹等人编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一书,以文化自信为探讨核心,从大学生视角及高校视角两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现状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利于将文化自信深切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丰富并延展文化自信培育形式,助力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及其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格局的形势中,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阐述了文化自信和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的影响,并研究了大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备受重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自此“文化自信”与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变得同等重要,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小集合。文化自信始于乡土文化自信,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危机,教育的属性之一是对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兴国实验小学利用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中,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解决了乡土文化传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谢群 《未来与发展》2021,(2):98-102
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大命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加强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培育,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肩负高校育人使命、引领青年建功立业的应有之义.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知识性认知、不断增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体验、持续推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实...  相似文献   

12.
骆静  陆启义  孙艳艳  张虹 《科教文汇》2020,(14):30-31,52
文化自信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优秀传承者。在当今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探寻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哲学发展繁荣,意义重大。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惟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方能“文化自强”。作为文化组成之一的高校哲学,其发展繁荣亦如此:惟有“哲学自觉”、“哲学自信”,方能“哲学自强”。本文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两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实现“文化自强”的观念条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倡“哲学自觉”、“哲学自信”,探讨了实现高校哲学发展繁荣之路的主体意识障碍破解及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卢扬 《知识窗》2023,(12):33-35
“四个课堂联动”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突破,也是增强高职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四个课堂联动”内涵和文化自信培育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文章从打造校内文化自信培育“金课”、建立“专题式”校内特色讲堂、构建“研学+调研式”校外拓展学堂、构建“点餐式”网络云课堂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文化精髓。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文章论述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探索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罗影  胡程 《科教文汇》2014,(31):5-7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从其与“中国梦”的渊源、融合点、创新性诠释等角度,找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共鸣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梦”进行理论支撑,激活释放“中国梦”的文化活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经典进行重温,对青年学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自信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有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段笑晔  郝雯 《科教文汇》2020,(5):185-187
教高〔2019〕6号第1条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基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各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成为"课程思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为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将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保证思政教育自身的时代性特征,还能让文化自信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然而从文化自信视角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发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基础比较薄弱、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过于传统、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内容重视程度失衡、传统思政教育课堂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当推动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相互结合、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陈琦 《科教文汇》2008,(25):86-87
心理优势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持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大学生深刻体验到自身价值、生存意义和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课堂教学目前仍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应使学生在领会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自信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是深入开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四个自信"重要内容为中心和线索,制定"概论"课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