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是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诗,其中的血色罗裙就是我们所说的石榴裙。石榴裙的本意是朱红色的裙子,以其色彩艳红如石榴而得名,后成为美  相似文献   

2.
通过《逍遥游》一文可知,庄周所认为的逍遥游即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于待哉?”概括来说就是“无己无持”。而我认为庄周没有达到这一境界。当年楚威王听说了庄周的才能,“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楚威王的使者一番讥讽后说:“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由此看来,庄周认为入朝为相会沾污他,但是如果一个人心里高洁无污,旷达无尘,那怕是出淤泥也会一尘不染。所以庄子旷达的行为是有所持。持的是朝延之外的“污渎之中”,所以我认为庄周不够逍遥。庄周不够…  相似文献   

3.
释“粪”     
陈裕鸿同志在今年七月一日《学语文》第四版发表文章,指出把“粪土当年万户侯”解释为“把万户侯看作粪便和泥土”,这是不妥当的。“粪”应作何理解?《说文》:“粪,弃除也”。段玉裁注:“古除秽污日粪”。“粪”又写作“(扌粪)”,本义是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经常写到“金华酒”。这种酒指的是明时浙江金华府所产的酒,虚属常理,难作他解。但是,张远芬同志曾写了一篇文章专谈这个问题,断言“《金瓶梅》中所写的金华酒,根本不是浙江金华地区所产的酒,而是兰陵酒”。该文发表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并被收进《社会科学战线丛刊·文史论集》1981年第2辑。张文立论的主要根据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一句话:“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对此张文有三点解释:1.“东阳”,指的是春秋时古邑名,  相似文献   

5.
《梅花魂》这一课中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一句,清白玷污隐含了怎样的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不能深入挖掘出这句话中隐含的言外之意,就不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非 《语文知识》2000,(10):32-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两次出现“按酒”一词:“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向后我将按酒入去”。课本未注,《辞源》“按酒”条收有二义:一是“下酒”,二是“下酒的食品”(上二例用此义)。后者显然由前者引申而来,如同  相似文献   

7.
何祥义 《学语文》2007,(2):45-45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长亭送别》(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名句。意思是:清晨,经霜的树林是被谁染红(像喝醉了酒的人的脸)的呢?是离人(我)的眼泪。  相似文献   

8.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2,(12):32-32
谢逢江老师在《数字表述中的常见毛病》(载《语文知识》2001年第10期)一文中指出:在“产值由4000多万元提高到1.23亿,翻了两番”的病例中,“‘翻两番’应该是:〈原数×2〉×2,应该是16亿多万,可见这里不能用‘翻两翻’,应该用‘提高了两倍’”。谢老师把病例中的“翻了两番”改为  相似文献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0.
友人赠我一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史颂权编著的《海阔天空侃语法》(以下简称《侃语法》),说内容精采。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第105页上的“该用‘Do you know’还是‘Did you know?’”一章顿时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闻,把全书通读了一遍,获益非浅。《侃语法》一书的妙处太多了,值得借贵刊一角赞上一赞。  相似文献   

11.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12.
毛永 《西藏教育》2008,(9):46-46
岑参名句“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冻不翻”一直未曾留意,近日读许隽超《“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才发现传统的解释的确有可商榷之处;但是细思量下,将“冻不翻”解释为“北风将红旗全部吹开并拉直,在强烈持久的风力的作用下,红旗在空中一动不动,仿佛被冻住了一样丝毫不翻卷”,也不能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课例: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落花生》的一个片段。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小明:第1小节中作者说“买种,翻地,浇水,播种,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般说来,把种子种下去,就应该有收获.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呢?  相似文献   

14.
请看我教学《家》中的一个片断: 师:(板书课题“家”)谁认识它?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生1:是妈妈教的。生2:我的名字中有个“家”。生3:有一次,我跟爸爸到酒店吃饭,他们喝的酒叫“高炉家酒”。生4:电视上有个节目就叫《家人》。生5:我家吃的酱油就是“王家酱油”。从以上这个片断足以看出课外生活是小学生识字  相似文献   

15.
杜甫与火锅     
2002年2月20日《北京晚报》第34版《电火锅一半不合格》一文第一段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锅。”杜甫的这句诗可说是吃火锅的最佳意境写照。“红泥小火锅”应作“红泥小火炉”。红泥小火炉是用红泥砌的小炉子,用以煨酒。为了和当今盛行的吃火锅风俗扯上关系,便窜改古人诗句,实在是不应该。这两句诗也不是杜甫所作,而是白居易的佳句。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作了《问刘十九》五言绝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时白居易被朝廷贬谪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任司马,与一位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月刊》1995年第9期载有严建军老师的《“泉香而酒冽”的译法及其他》一文(以下简称严文),严文认为“泉香而酒冽”应理解为倒置句式,它的正常词序是“泉冽而酒香”,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我们认为支持严文观点的理由难以服人。严文认为“泉水香,酒水清”不合词语搭配习惯,而“泉水清,酒水香”倒是十分常见的搭配方式。试问山水为什么能醉人,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5页,有一务对“垆边人似月”中的“垆边”的解释:“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我认为,编者对“垆”的解释是不妥的。“用土砌成酒瓮”实在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课间通过屏幕播放《九月九的酒》(屏幕1:“酒”的艺术书法)师:这是一只向右半倒的酒坛,正在向外倾倒着香气四溢的美酒,这酒里有豪情,有离愁,有人生的感叹……所以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咏酒的名句,你能说一说包含“酒”字的诗句吗?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好,很好,离别的酒。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师:没有“酒”啊?生:“杯”就是“酒”。师:这是惆怅、伤感的酒。生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师:这是戍边将士满怀豪情的酒。从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文名句中,我们能感觉到,酒已经成为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酒与人…  相似文献   

19.
千年名作,魅力持久,原因何在?在于它内容的丰富性,在于它解读的多元性。正是这种多元性,使得每一遍阅读都能给我们新的感悟。《醉翁亭记》正是这样的名篇。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把它读懂了,看透了,因为作者明明白白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嘛!而笔者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山水”。《醉翁亭记》的第一层内容是“醉”,是因酒而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醉翁亭记》的第二层内容;第三层是“与民同乐”,这一层的意思在文中有很明确的表现。但是,很少有人看到作者秘而不宣的第四层内容。当然,作者秘而不宣,读者却…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酒的历史就有多长。酒是怎么来的呢?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意思就是老天要是不好酒,天上又怎么会有酒星存在呢?他觉得这种能使得人忘记愁苦、文思泉涌的好东西肯定是上天对卑微的人类的一种恩赐。其实,所谓“酒星”确实是存在的,《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