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薇 《采.写.编》2023,(9):103-105
当下社会各界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共识度越来越高。“文博热”不断破圈,文博类图书出版持续升温。出版业界普遍认为,做好文博类图书的出版,是出版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体现了其生存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在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阅读转向“文字+视频+音频”的数字化全媒体阅读。本文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博类”图书融合出版实践为例进行探究,以期为推动出版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实现新增长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史显示出图书出版是朝着内容优质、内容表现形式优美、载体优良、传播便利的方向发展的。图书出版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图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图书的长久存在性,但是数字出版改变了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和传播方式,使数字图书可以实现“图文音像并茂”,并通过网络传播。图书的社会需求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目前有一些科技类图书出版资助计划(基金),如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和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等,但是如何有效发挥这些资助计划(基金)的学术推动作用,实现传播科学技术的目的,资助真正需要资助的科技图书,就需要对资助计划(基金)的管理和发展做出一定的研究和探讨,笔者以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为例,分析该出版资助计划目前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教育类图书出版总体情况据CIP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6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文化教育类图书40936种,占申报图书总量的29.7%。与2013年同期数据(46138种)相比减少5202种,同比降幅11.27%。从图书申报数量上看,同期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申报总量同比下降,G4(教育类)同比减少5404种,G0(文化理论类)、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类)、G2(信息与知识传播类)、  相似文献   

5.
李金慧 《出版科学》2010,18(4):54-56
当代图书出版对当代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成功、励志类图书的庸俗化出版培植了大众“成功至上”、盲目攀比的社会心理,在客观上使图书出版成为庸俗成功学的始作俑者;生活、健康、养生类图书的泛滥培植了大众扭曲的健康观念开口盲目攀比的生活理念,在客观上成为伪“生命科学”的缔造者;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过分商业化出版培植了大众追求感官刺激,淡化核心文化、理性精神、哲学意识,以及游戏人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以“科技图书/科技类图书”为关键词,在CSSCI期刊中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尚以实务研究为主。学者周蔚华指出,编辑出版学科应“史、论、用”相结合,兼备历史底蕴、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由此,文章首先对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进行了集中考察,对中国科技图书史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展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从图书出版角度激活科技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的到来,对编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科技图书编辑,本文从选题策划和融合出版两方面进行阐述,阐明了新冠疫情下科技图书编辑的思考,作为编辑拥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在后疫情时代要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各行各业和学术研究领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科普图书是科技图书的重要分支,它在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知识时代加强科普工作,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日益重要,因此,科普图书的编校质量应予以重视。要提高科普图书编校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科普图书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图书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中国编辑》2011,(4):19-22,27
科技图书出版,直接关系知识创新成果传播和转化应用。文章基于帕累托广延模型新视角,定量分析科技图书出版数量与创新价值的关系,对科技图书出版在创新知识传播方面的规律性做出新的阐释,概括出准确萃取、有效传播科技创新知识的五大关键因素,进而以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为案例,对科技图书的知识传播价值进行剖析和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图书承担着传播科技文明与知识的重任,相较于其他图书而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然而科技图书来稿质量参差不齐,责任编辑在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做一些专业的处理,方能达到出版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科技图书知识载体的价值,本文对科技图书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类图书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而与此相关的图书出版者也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读者的不同要求和文化水平积极开发各种兽医类图书选题,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读者的文化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的装帧如同商品的包装一样,已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科技图书不同于一般其他类图书,它具有科学门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而一般而言,出版社的装帧设计人员都  相似文献   

14.
图书的社会作用是积累和传播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但图书的作用并不等同于生产图书的出版工作的作用。因为,作为广义的图书,总是写作在前,出版在后。因此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确实有单独加以研究的必要。探讨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正确认识出版工作的社会功能,是探讨出版机构的性质、编辑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出版生产的流程和结构等等问题的基础。就现实来说,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所采取的一切改革措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活动是以选择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以组织、选择、调控、传播、教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包含着一个编辑价值和编辑价值观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和培养期刊编辑价值观(以下简称“编辑价值观”)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编辑价值观的实质与制约1.编辑价值观的实质及体现谈编辑价值观首先不能不了解什么是编辑价值。编辑价值是编辑主体与客体(文稿)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编辑工作者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它是由精神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期刊编辑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主体价值标准为尺度的评价性认识,换言之,就是编辑对文稿进行科学评价的观念体系。编辑的这种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观凝定,是对编辑工作形成的价值关系的理性概括,也是编辑对个体经验和群体智慧的自觉总结。这就是编辑价值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科普图书,十有八九的读者会想到《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1959年首次出版,此后屡创佳绩,并带动了20世纪60—80年代中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大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开始呈现下滑之势,而且“科普”的概念也发生了进化,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及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人文因素,都被纳入大科普的概念之下,“科学文化”这一称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传播人士所认可。  相似文献   

17.
科技类图书相对于社会科学类图书所涉及的政治性问题较少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类图书就不存在政治问题,相反,科技类图书涉及的政治性问题由于表现得较为隐晦,而容易被忽略。这是因为:其一,科技图书的作者大部分是搞专业的,他们对政治的敏感性不强,往往在引用一些能说明问题的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如领导讲话,名人著述等时,容易出现政治性差错。其二,社会科学图书尤其是政治理论读物,有的从书名和标题上就显示出较强政治性、政策性,从开始就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科技图书,一般来说不会议论政治性问题,但在“穿靴戴帽”时,当作者论述某个问题、引用某些资料时,很可能涉及一些政治性问题,而这些政治性问题存在于书稿的字里行间,很容易被忽略。其三,有的科技图书打着科学的幌子,披上什么“预测学”“未来学”“周易学”的外衣,宣扬打卦、算命、看相等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披上什么“性科学”的外衣,宣扬色情淫秽行为。如有的作者把《中国风水大全》改名为《周易地理全书》,把《打卦算命》改为《周易先天易数学》等,如不仔细审稿,很容易上当受骗。科技图书所涉政治性问题的内容科技类图书虽然不像社会科学类图书那样直接议论政治性问题,但涉及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的内容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类图书市场需求旺盛,属于长销书,必须做出自身的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效应.细分心理类图书的行业市场,才能找到一条属于心理类图书的特色出版之路.“万千心理图书”注重特色心理图书的出版,把图书的读者定位、选题设计等内功作为核心工作,其强大的作者背景更是它们从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一大优势,而作为一种“立体”读物,其“外观”设计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健身热的同时普遍表现出的缺乏科学专业指导的问题,以及各种政策利好,指出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分析了新技术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科学健身图书出版的影响,提出了要从图书产品结构方面做好规划、突出专而美的出版定位、不断优化图书产品的阅读体验、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图书产品等以全媒体出版理念策划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阅读是探知意义的活动,是从科学的多种表征形式中构建意义的尝试。科学阅读与科学普及、语文阅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阅读类图书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深入性与广泛性等几大特点。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图书出版领域、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科学阅读新风尚的出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