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志萍 《考试周刊》2011,(41):153-154
"感恩"是一种回报。"孝"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出感恩意识,规范着人们的德行和评判标准。在中学教育中结合以"孝"等为主的道德资源开展感恩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学生"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二是中学生的新变化加大了"孝"教育的难度;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四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知行脱离的现象;五是没有专门的"孝"教育教材。文章针对"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孝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制定专门的"孝"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学生"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二是中学生的新变化加大了"孝"教育的难度;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四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知行脱离的现象;五是没有专门的"孝"教育教材.文章针对"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孝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制定专门的"孝"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08,(23):54-54
百善孝为先,感恩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由牛耳教育集团、《高中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牛耳教育杯"中国高中生感恩父母征文大赛终于落下帷幕。这次比赛得到了全国师生的广泛关注,每一个作者都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  相似文献   

5.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学会感恩"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思想主要以孔子的德育思想为主导,其所强调忠、孝、信被誉为"感恩"的精髓,不仅对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存在着重要价值。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问题出发,分析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感恩元素,探讨孔子德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为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孝"和"孝文化"的思想内涵,分析了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孝文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培养学生诚信和感恩方面、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方面以及树立忠心报国远大理想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一部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古代蒙学教材,其中"入则孝"的内容就是对父母的最原始的感恩教育,其终极指向是提升儿童的情感及道德品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儿童感恩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是源远流长的古训,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人人都能理解"善"与"孝"的关系和意义,但要真正把"孝"落到实际生活中,那就不容易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这么叫着的时候,少女的前方一下子明亮起来了。森林走完了。紧接着的,是一大片草地。草地的正当中,是一幢巨大的木头房子。房子的前面,是一个用砖头砌成的炉子。炉子的前面,是一张木头的大桌子。桌子上还摆放着闪烁放光的银餐具———几个钵、菜刀、餐刀和盘子。它的前面,站着一个相貌及体形都酷似少年的女人。她正在和面。她长长的头发和长长的裙子在风中轻轻地抖动着。瞧见两个人走了过来,她微微一笑,说:“来,把小鸟和玫瑰拿出来,放到这里吧!”桌子上有一个银的馅饼盘。馅饼盘上,铺着一片擀得薄薄的馅饼皮。少年毫不迟疑地…  相似文献   

10.
从感恩范畴的角度看。儒家孝道可看做是一种带有蕾适价值的感恩文化。其感恩精神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既重形式更重内容的感恩。二是主张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双向感恩,三是推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感恩。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深入认识和把握儒家孝道的感恩精神特色,对于我们重振新兴传统孝道。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让孤寡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克服目前“倒孝”“啃老族”等不良现象。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妞妞 《同学》2005,(11)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家庭都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最常见的传统食品有火鸡、南瓜馅饼和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一些美国人在这一天或举家出游,或探亲访友,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感恩节期间,美国城乡都要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射击、打靶等体育比赛。一些美国家庭、宗教组织及慈善机构还为穷人、孤儿及流浪者们提供免费的火鸡宴,让那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  相似文献   

12.
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孝"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感恩教育实践探究,中小学将形成包括一个体系、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四个境界在内的具有德育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并立足于感恩教育的五个维度探索出生命教育中的"孝"文化建设的六大有效路径,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孝行天下"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孝文化资源丰富的孝感,文章从弘扬孝文化,创新高职德育工作入手,构建以"感恩、责任、忠诚、奉献"为培养目标,以感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与创业精神教育和德育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把善待老人、不违背老人意志视为"孝顺".历代王朝以此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称"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其中如"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讲的都是古人的孝迹,但这里的孝都是物质上的孝.在封建社会往往注重物质的孝.  相似文献   

17.
孝文化像其他不少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市场经济大潮睁冲击下面临着一定的承继危机.在当前,由于社会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功利性因素等导致中华传统孝文化教育的部分缺失,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开展感恩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古时有"八端"之说,"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以为"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八端"中之尤其重要者,"百善孝为先","不孝"在古代就是犯了最重的律条. 陶星的事迹,就是一个字:"孝".读陶星的"孝",让人明白了"反哺"的含义,让人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我为陶星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为很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为很多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学生.  相似文献   

19.
蒋胜男 《教师》2013,(13):115-115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应当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补给,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⒈亲爱我,孝何难?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见本刊第7期)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少年——陶星的故事,他的感天动地的孝行,他的坚韧和自强,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陶星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还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感恩。在日渐浮躁、日渐功利化的今天,感恩成为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人们呼唤感恩,其实正是呼唤人性的复苏和回归。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在青少年中如何培养感恩意识?家庭、学校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里,我们刊登部分读者的来信来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很好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