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篇理解是激活或建构文化图式的过程。相关图式的建构有赖于阅读过程中新的认知语境的不断产生。动态的认知语境与相对静态的文化图式共同作用,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正确理解语篇涵义。  相似文献   

2.
语篇语言教学法是最近在澳大利亚兴起的建立在系统功能语法社会语言观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建构语境是语篇语言教学法教学循环的第一个步骤,并贯穿其始终,是语篇语言教学法教学循环的纲领和灵魂。语篇的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建构语境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语境中的语篇的意识,使他们更有效地构建语篇,发展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依托题旨情景恰当地选择语言的一种手段。在语篇中使用英语修辞可以增强整个语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并传达一定的语篇意义,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篇中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方面对英语修辞手法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功能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语境对修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修辞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性语境要求表达和理解应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修辞特点;场景语境要求表达者根据场景的特点来选择修辞方式,接受者应根据场景的特点来判断对方话语的修辞特点,理解对方话语的内容;背景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认知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注意认知主体的认知特点,体会其语言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Gumperz的“语境化”概念和“语境线索”理论,借助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语境线索的功能,认为语篇完整意义的获得是通过语篇中的语境线索激活知识框架,同时借助语境线索链的功能,运用认知和推理机制而最终获得的。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语境线索理论的新思考,建构语境线索模式,以期更好地描写语篇意义的建构和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与单句语篇内词汇意义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的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理解语篇的信息内容离不开词汇,理解单句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认知语境,利用句中的另一已知词汇作为语境线索来理解词义,从而达到对句子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境在英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动态性,在学习交际中应建构动态语境。笔者主要从语篇分析、口语交际两方面对语境动态建构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性、趣味性和复杂性皆备的概念。随着语境研究的发展,语境已经越出了普通语言学的范畴,在其它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语篇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但由于不同学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一,因而对语境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语境研究也一直处于一种分散状态。本文将他们的研究分为三种类型: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和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制约话语理解的并非一定是具体的情景因素,抽象化、认知化了的语境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网络新闻认知语境中的语链环节呈现出与传统新闻语言迥异的一面。网络新闻宏观语篇表现为新闻篇章主体与超链接的结合,网络新闻语言也因此而深受超链接以及超链接所引导的诸多新闻语篇的影响。网络新闻语篇的成功传播,取决于传受双方对对方世界知识和经验的预设、认同,即具有相同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0.
身份在言语交际中的建构与作用是目前国际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身份建构常常带有修辞色彩,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自称语作为显示作者在语篇中介入程度的互动类元话语,是帮助建构在一定语境下作者身份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用和修辞现象。英文商务书信中的自称语在书信交际中通过建构不同的在线语用身份,帮助实现"气质""动情""说理"这三种说服手段,从而影响对方的决策,为促进积极和谐的商务合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模糊语义分为相对的动态模糊语义和静态模糊语义。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对模糊语义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语境对动态模糊语义极为重要 ,动态模糊语义的研究有助于静态模糊语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境是语言运用中自然而不可分的一部分,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兴趣。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扩大和变化的概念,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语境,语言的应用和成功的交际正是在语境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语境与意义的关系 ,阐述了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并指出 ,由句子意义变成话语意义是一个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生成过程 ,从而证明 ,语境是意义赖以生存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4.
维·苏·奈保尔(V.S.Naipaul)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达,是一位英国移民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其中他的作品《米格尔街》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部小说的语言,既幽默诙谐,又辛辣讽刺。这部小说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修辞学的魅力。此论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以及语言语境对修辞的影响入手,对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进行研究,并揣摩他的语言特色,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当时社会丑陋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语境的意义     
语境是针对语言表达与理解而言的,有解释功能和选择功能,可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语境参数公式可为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提供较为方便的工具.认知语境中的认知模式是确定的,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涵义是随语境而变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共有背景知识,斯珀波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是指人在认知语言意义过程中的语境.传统语境研究中所提语境并非都是静态语境,动态与静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语境也是语境因素.语境的形而上学表述会模糊其本来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语矛盾修饰法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矛盾修饰法在理解过程中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了阐释,指出其意义建构过程是动态的概念整合过程,同时语境信息在理解矛盾修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修辞语义是指在语言应用过程中,修辞主体出于某种修辞考虑或者修辞需要,借助于具有普遍约定性的语言意义,并充分利用具体语境条件和特定的语体规制进行修辞创造所形成的语义修辞化变异。从总体上看,修辞语义的基本属性表现为修辞性;从不同角度观察这种修辞性又体现为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等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中仿拟修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3-135
仿拟是对常规语言的违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给人以新奇感、幽默感,因此备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本文分别从语用、认知和语境角度分析了广告语中仿拟的修辞功能、生成和解读过程,并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广告语中仿拟如何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汉语交际中口语修辞的运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口语交际活动的动态性,决定了口语修辞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口语修辞活动较之于书面语修辞具有突出的显性特征,口语修辞中语境起着制约、补衬作用,口语修辞活动应符合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修辞选用、修辞语境、修辞功用三大方面来探讨汉语吉祥语的修辞文化内涵。谐音双关、对偶对仗、叠音、象征隐喻等修辞方法常应用于吉祥语当中,而且这些修辞又常与民俗意象、民俗文化紧密相关,从而使吉祥语生动多彩。讲究修辞,就不能脱离修辞语境,结合语境,才能使修辞发挥作用;脱离语境,则适得其反。同时,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巧用修辞也能使吉祥语发挥有效的社会交际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