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任昱 《新闻采编》2002,(3):37-37
地通过新闻媒介摄取信息时,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看起来听起来呆板,枯燥无味,不爱看不爱听。 造成会议报道不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会议太多太滥,可报不可报的会议都要争着报道,托门子找关系非报不可。例如许多部门行业的例会,报出去没有新闻价值,不报道又怕得罪人。参会的领导,这方面的原因不是新闻记者可以解决。另一方面是会议  相似文献   

2.
张弢 《当代传播》2001,(1):38-39
会议报道有着天生的严肃性,"两会"报道是会议报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它比一般会议报道的严肃性更强.不可否认,我们以往的"两会"报道存在着模式化的趋向,报道缺乏亲和力.严肃的措辞、刻板的编排拉开了报道与普通受众的距离,从而影响了报道的传播效果.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两会"报道也逐步开始尝试运用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与普通受众的距离,寻找会议新闻与老百姓关注兴趣的契合点,以争取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术会议是科研院所或学术机构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避免内容空洞、形式僵化、报道格式化等会议报道常见的问题,可从主题"提"高度、内容"显"新意、取材"接"地气、形式"重"创新等多种视角提升学术会议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4.
写会议报道,如何跳出会议圈子?我的体会是:采访一次会议,要善于抓住会议的中心议题,或者与会议相关的一个很有报道价值的侧面。这样,就会把会议报道写得活一些。记得去年7月17日下午,县里在政府礼堂召集县直副局级以上干部学习行政诉讼法。这样的会议写什么呢?会场上不外乎就是律师在台上仔细讲,下头的认真听。我突然发现坐在讲台后面的副县长杜兴中和县司法局律师彭远国正在比比划划,说着什么。我赶紧离开座位,绕到他们后面。仔细一听,原来杜县长在请彭律师解释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的概念。我边听边记,边记边想。下  相似文献   

5.
李登清 《新闻前哨》2004,(12):52-53
会议新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的联播类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不力,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也是电视新闻界当前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地方党报的版面上,会议报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的千篇一律、呆板空洞影响了地方党报的可读性,使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地方党报必须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和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深入研究,善于从会议中"挖"新闻,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会议报道不应一概排斥,会议仍是新闻的资源"富矿",值得从中"挖"新闻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当前,在会议报道中普遍存在着过多、过浅,过板的问题,影响了宣传效果。我们认为,要解决会议报道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在求精、求深、求活上狠下一番工夫,让会议报道走进群众心里。  相似文献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精品首先要有新鲜的"原料",光靠看材料、泡会议、听汇报,写出的报道难有感染力。鲜活的东西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  相似文献   

9.
所谓电视新闻“会议病”,是指电视新闻中有关会议报道出现的问题。比如会议报道过多,报道时间过长,报道形式呆板陈旧,报道内容空洞等等,赘言颇多。尤其是地方台的会议新闻存在的弊病,已直接影响到电视宣传效果,日益侵蚀着“视听兼顾,声像  相似文献   

10.
开拓会议报道的创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会议新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领导讲话和程序性的会议报道。这不仅是受众对会议新闻刻板的印象,也是部分编辑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常有的惯性思维。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群众对会议新闻不愿看、不愿听.也让部分记者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意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往往是新闻报道中令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对于一般的、业务性的会议报道,记者厌写,受众厌听或厌看,几乎成为新闻传播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压缩会议报道也变成了记者与受众的共同愿望。可是,大量的会议报道与受众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对会议的报道,过去长期存在着一般性活动报道过多、写法陈旧死板、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严重影响传播效果。改革会议报道,使会议报道能够真正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呼声在新闻界已经存在多年。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会议被称为"新闻富矿",每年的两会报道更是党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重头戏".但是程序化、模式化的倾向,使传播效果不能尽知人意.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广播记者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就要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写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报道的指导思想要从民生、民意、民情出发.广播听众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往往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而一些电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停留在程序上、会场上,造成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厌倦和反感.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内容.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记者、编辑多留意会议上什么是老百姓关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将关注点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你想不让老百姓听,他还和你急呢!  相似文献   

15.
李云刚 《青年记者》2012,(24):47-48
会议报道是新闻宣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雷同老套、格式化、程式化、缺乏创新、新闻性不强、可读性不够等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记者写起来费劲,读者看起来没劲,无人愿看,无人愿读,会议新闻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如何改进一般性会议报道,《萧山日报》坚持大胆尝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会议报道创新成为常态化,改进会议报道要取得实效,关键要把握时机,掌握操作技法。把握时机:"十条规定"改进会议报道在报刊改革中,《萧山日报》虽然从地方党报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县市区域报,但仍然发挥着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不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新闻迫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会议报道的改进,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新闻工作者的面前。多年来,会议报道中存在着严重的“多、长、空、板”现象,形成了摘要式、程序式的八股模式化。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从而破坏了新闻的宣传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尽可能地减少压缩会议的报道数量外,很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把会议报道写得“新、  相似文献   

19.
改进会议报道的呼声已喊了多年,可是,时至今日,会议报道依然改进不大。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会议报道既多又滥,并且枯燥呆扳、八股气十足,群众不爱听、不爱看。在广东,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各种媒体上的会议报道枯燥乏味、重复单调,占的版面不小,但受众的关注度却很低。目前,我们的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要写出和编出精彩的会议新闻,不仅要善于捕捉新闻亮点,还要培养自己的新闻"嗅觉",学会在"无味"的会议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挖出鲜活的好新闻,树立报纸权威形象。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难点所在按照多年来形成的规矩,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