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第一大考——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考研热持续升温,201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151.2万.比去年的140万增长了11.2万人,创历史新高。据分析,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形势严峻,通过考研延后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在线报考调查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火爆与小波折 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面实行网上报名,所有的预报名工作全部由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ww.chinayz.com.cn)进行.据该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31日晚11点,研究生网上报名期间该网站累计点击率高达8.56亿次,累计访问人次达1224.7万,总计网上报名1745822人次.据此,有媒体便报道"2005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170万,比去年报名人数狂增近80万"、"考研成为仅次于高考的第二大考试".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队伍也在壮大.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是94万余人.正是如此巨大的市场才催生了遍布祖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考研辅导班.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考研辅导班不下上千家,其中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红的黑的、货真价实的、鱼目混珠的,什么样的都有,这就给考生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关于要不要上考研辅导班,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新闻     
《教师》2014,(3):9-9
2014年考研一月四号开考报名人数近5年首降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一月四日开考。今年考研首次取消“不超过40岁”的年龄限制,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将全面实行。《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3.8%、1.24%。  相似文献   

5.
李力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104-105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的供需矛盾日渐上升,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加入到考研队伍中来,全国200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94.6万人,比去年同期报考人数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23%,是近几年来报考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而且,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充分  相似文献   

6.
截止到2005年11月15日,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工作全部结束,报名总人数达到127.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近五年来,除受非典影响的2003年外,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考研队伍膨胀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7.
2007年考研将于9月18日起开始报名,考研大幕即将拉开。日前,教育部门发布《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注意事项》,提醒考生报考的细节问题。考研报名逾期不再补报2007年研究生一律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在报名过程中,网上报名阶段时间、为2006年10月10日至31  相似文献   

8.
扩招后我省首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据预测,今年我省本、专科毕业生的总数近8万人,为历史之最。在“学子多,位子少”的激烈竞争中,“考研”成为毕业生走向新“三热”(考研、去国企、考公务员)之一。2003年,我省研究生报名人数有27 868人,是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比去年增长了25%。“考研”大军可谓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这股迅猛而来的“考研”热潮。  相似文献   

9.
1999年研究生报名考试刚刚结束,各方面信息表明,199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预计将突破30万人,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生招生和录取中的问题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的压力就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承受的痛,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学历轻能力现象,考研也就被当成了解决就业难题的"救命稻草".国内本科声乐毕业生就业艰难,用人单位纷纷设下"不是研究生决不考虑"的门槛,于是"考研"便成了本科生的首选.逐年递增的声乐专业考研人数,形成了近些年来又一新的大潮.由于考研热和研究生扩招,近年来声乐研究生总体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总体情况的文献整理、数据统计及趋势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在逐年增高,考取人数也相对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综合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体育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减少;不管是报考率还是考取率,历届女生都远远高于男生.针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与特点,作为高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鼓励和支持体育专业毕业生考研;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更新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12.
马超 《教育》2012,(32):43
10月15日,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而仅仅5天前,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也开始正式报名。毕业季来临,各大高校中考研一族与"公考"、找工作一族纷纷开始忙碌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是安心考研再深造,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公考"与求职大军中,成为许多毕业生纠结的事情。考研或求职:举棋不定的毕业生"考研已经开始报名了,我到现在也没决定到底报不报。"海南大学的纪萱说,一想到要面临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她就觉得头疼。纪萱说,自己本来倾向找工作,早点步入社会,可是面对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金融风暴给全球就业形势带来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面对金融风暴,高校本科生在就业和考研的十字路口犹豫徘徊.本文通过分析介绍目前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及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指出本科毕业生应积极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就业思想来择业.同时通过分析考研动机和个人能力对考研成功的影响,指出考研未必能躲避就业的压力,毕业生要慎重选择考研.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队伍也在牡大。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是94万余人。正是如此巨大的市场才催生了遍布祖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考研辅导班。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考研辅导班不下上千家,其中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红的黑的、货真价实的、鱼目混珠的,什么样的都有.这就给考生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关于要不要上考研辅导斑,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备受关注的2007全国考研于近日敲响,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2007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有3.5万人冲刺考研。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考研首次出现“降温”现象,全国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增长幅度。广东省则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低于往年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研究生网上报名已经结束,从目前网报情况来看,2009年研究生报考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考研热有所降温,不少应届毕业生更倾向于先就业后考研.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如何细分市场,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如何真正做到突破创新是行业内的众多辅导机构应该理性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考研热一直高烧不退。2006年参加考研的人数更是突破了120万,这相当于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么多年轻学子选择了继续求学,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就能发现:考研,已经变了味了。下面几个方面是我们在考研报名时需要慎重思考的。变味的人生选择:逃避就业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知当年宣称考研降温的教育官员,是作何想。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全国考生为120万,比上年减少8.2万,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因此,有官员分析指出,考研开始降温,并将其归为就业形势好转以及学生考研越来越理性。然而考研形势的发展,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这种判断。当然,对于考研人数的增加,有关部门还是会找出理由,比如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大,吸引了考生报考;研究生考试改革,为学生报考创造了条件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近年来考研人数的增加,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逐渐成为考研的主力军,而这一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早在2008年前后,媒体的调查就显示,在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伊始,全国研究生考试就拉开了帷幕,各个考场前人头攒动,场面之盛大不亚于公务员考试的火爆。有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9年达到百万以上,连续四年都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持续增长。2013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就已达到176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6.3%。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好的工作机会应征人数往往也多,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学历是唯一的资本。所以,有人的选择是趁没有负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创下了考研史上的最高纪录。我们可以从以下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一组统计数据得到证实: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1997年为24.3万, 1998年为27.4万,1999年为31万,2000年为39.2万, 2001年为46万,2002年为62万,2003年为79万。据有关部门预测,2004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将突破100 万。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的必然结果。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考研,据新浪网对30066人的调查,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占58.03%:认为“需要充电,提高能力”的占10.67%;认为“学位证书越高越好”的占11.42%;“盲从者”占1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