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2.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1,16(Z1):36-36
《诗经·东山》是一首反映周代兵役之苦的著名诗篇。诗篇的情景交融,委婉、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视为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篇,给后世作家的创作诸多启迪和借鉴。而我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更为成功之处是它的巧妙构思。 《东山》的整体构思可以三个字概括,图示为:“雨→行→想”,即诗人(诗中主人公,解甲返乡的征夫)在濛濛细雨中,从“东山”行进在返乡途中,由此回忆过去,推测未来,从而表现诗篇的主题。在这三字的构思中,重心是最后一个“想”字,“想”的内容构成了诗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  相似文献   

3.
此章选自《孟子·告子》上篇,其文“卒章显志”,其要旨应如宋朝朱熹所说的:“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家于斯焉。”今天我们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思想的普遍意义和局限性。细品全文,孟子是按三  相似文献   

4.
商品和贯币 肠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一、兰章 属克思:《政治释济学批+lI》 资本和剩余价值 属克思:《资本输》第一卷第四章,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 八章第一节,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节,第十 三章第三节,第十七、十八、十九章 岛克思:《展佣劳动与查本》 列认《俄国工人的工查和资木家的利澜》、《榨取血 汗的“科学”制度》载《‘列宁全集”第十八卷。 资木积累 娜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四 节,第二十三章郊一至四节 列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载。列宁全备,第十八 卷 资本的循环与周棘 娜克思…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每每有重沓复叠之语言,回环吟咏,以抒发缠绵不断的情思,实乃一大特色。在反复的句式中,必须把分章表达的内容,连串起来看,才能通解其中涵义。比如《郑风·将仲子》第一章“无逾我里”,第二章“无逾我墙”,第三章“无逾我园”。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里,里是居住之单位。实际上“墙”能逾,而“里”和“园”又怎么能逾呢?倘将三章之义补足,即可解作“无逾我里的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字、词、句、篇章的知识。目前有些同志感到字、词、句教学的内容比较明确,容易落实,而篇章教学究竟如何进行,还在摸索中。这里,我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什么是篇章?分而言之:一是篇,二是章。篇是指串连若干段落,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首尾完整的诗文。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说的是约一百篇诗;《汉书·枚乘传》:“其可读者百二十篇”,指的一百二十篇文章。章是诗文的段落,它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文心雕龙·章句》说:“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就是说,一章里具有一个意思,需要把意思说得完整才构成一个段落。而篇与章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说来,一篇里往往包含若干章,如《诗经·(?)风·东山序》:“一章言其完成,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东坡名篇《赤壁赋》里的一个句子。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此句的注解是“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这一章”,即《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其理由为“‘窈窕’与‘窈纠’音近,所以苏轼称之为‘窈窕’之章。”我认为“窈窕”并非“窈纠”的笔误,东坡所吟咏的不是《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而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周南·关雎》。  相似文献   

9.
《诗·魏风·硕鼠》之二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毛传):“直,得其直道”.《郑笺》云:“莫我肯德,不肯施德于我.直犹正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直”读为“职”,“职”又训为“所”,则与一章“爰得我所”,义相重复,《诗》之叠章,倒换字而罕重复,故王说可疑.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云:“直就是值.得我值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又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孔子在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至今兴盛不衰,逐渐形成世界性的一大教学原则,以至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众所周知,“启发”一词原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十三经注疏》何宴(三国·魏)“集解”引郑玄注曰:“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邢(宋)疏曰:“此章言诲人之法。启,开也,言人若不心愤愤,则孔子不为发明……”①朱嘉在他的《论语集注》里注曰:“愤…  相似文献   

11.
韩文虎 《历史学习》2005,(11):13-13
现行人教版统一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有一些地理名词,教材未做注解,教参也语焉不详。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一注解,以利于同学们理解教材。1.江东:见于第三章第三节“江南农业的开发”一目。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向东北方向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资…  相似文献   

12.
《采薇》末章历来备受称道。文章在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奇文共欣赏”之目的和“疑义相与析”之精神,从情和景的关系、句式、修辞、语言运用等四个方面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妙略加鉴赏并稍加探讨,并借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教育与职业》2012,(22):112-113
定价:32.00元作者:杨旭东著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6月ISBN:9787811275032《时间意识与教育之思:现象学态度与教育研究》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从教义的感受出发思考教育的时间性,第二章教育语言的时间性,第三章"教师"被给予的时间性和课堂时间意识,第四章哲学作品中的时间研究与可能的教育之思,第五章经由时间之思打开教育学史。本书从四个意味迥异的句子出发,描述了教  相似文献   

14.
《小雅·桑扈》第四章 :“凹儿 角光其角求 ,旨酒思柔。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对“彼交匪敖”的“彼” ,历来众说纷纭。郑笺云 :“彼 ,彼贤者也。贤者属处恭 ,执事敬 ,与人交必以礼 ,则万福之禄就而求之。”朱熹《诗集传》以为“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应解为“交际之间无所傲慢  相似文献   

15.
以小学思乡诗为品读对象,品析其意象特质及内蕴,意象主要有四类:月、梅、雁和时令。一是望月怀远,触发旅人思家和征人望乡之情;二是折梅怀人,寄托赠友和寄意思妻;三是征雁怀归,传达游子思乡和征人怀土的愁情;四是感时念家,在日暮秋深时诉相思离别之苦和传统佳节之际怀亲念友。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二年十月,香港自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司马璐撰写的《瞿秋白传》。该书装帧为黑色封面,封面的瞿秋白像和书名均为黄色,三十二开本,共一六一页,正文约六万余字。全书除序言和附录(《多余的话》)外,分为八章。第一章“出生·家世”;第二章“从北京到莫斯科”;第三章“参加共产党前后”;第四章“恋爱与结婚”;第五章“‘八七’会议的前后”;第六章“‘左联’鲁迅”;第七章“进入苏区与被捕枪决”;第八章“瞿秋白一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故居     
夜幕将临了,放学归家途中,即将搬迁的欣喜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脚步。灯亮了,我呆了!这还是我的家吗?横七竖八的箱子,东倒西歪的柜子,杂而无章,地上到处是各式各样的家什器皿,凌乱不堪,就连我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2日到14日,在山西教育报刊社和晋中市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有幸随团参加了“《山西教育》第四届集体采风·晋中行”东山三县的采风活动。我们一行十人,一路风尘,一路随访,又一路感慨。  相似文献   

19.
《诗经·小雅·采薇》第三章有“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的句子。注家都把“阳”解释为“十月”,这显然根据《尔雅·释天》:“十月为阳”,但依此释来,就与诗的原意发生了矛盾。先看首章开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即野豌豆,可食。作,刚长出地面。这两句是兴。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即是说,兴,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所以诗歌紧接着抒情:“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朱熹解释说:“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诗集传》)见薇而采,见薇作而想起采薇的时候已是岁暮,十分自然。野豌豆是越冬作物,头年九、十月开始生长,来年四月成熟。周历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这里的岁暮正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十月。  相似文献   

2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的经典词作之一,苏轼以出行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为素材,以“雨”为意象,在词中三次写雨,通过自然之雨、人生之雨和超然之雨把自己所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生思考融入其中,展现出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