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现在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多年以来,包括我们天津电台实施以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为导向的名牌带动战略这几年,对受众对节目的评价看的比较简单,往往与节目的收听率划等号。以为收听率高节目就好,收听率低节目就弱。其实,这种认识和理解都是传者的一种判断,并非是受众对节目的客观评价。而且,这种情况每每在全台节目的收听率调查排行榜上反映的比较典型。虽然后来也发觉这种做法不全面、客观,改为按新闻、社教、文艺等节目类别排行,并提出应考虑不同频率、功率、时段等项作加权处理,但仍未认识到受众…  相似文献   

2.
李松巍 《视听界》2011,(3):112-113
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把握,是两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档节目成功的根本保证。主持人是主体,节目是载体,受众是客体。主持人主持节目,永远不可能离开受众。受众的思想、行动的反馈对主持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徐庆华 《视听界》2002,(1):47-47
一、节目创新必须以反馈机制的建立为前提反馈机制是媒体建立受众对传播反应的有机联系和工作系统。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县级广播电台节目创新的重要前提。首先,节目创新应当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这就需要了解受众。这种了解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延迟的,而是及时的;不是少数人的,而是富有代表性的;也不应当是抽象的,而是  相似文献   

4.
巩明 《记者摇篮》2001,(10):31-31
广播媒体是一种声音媒体,也是广告信息传递最快的媒体之一。由于广播媒体同时还具有对突发新闻进行同步传播及不用文字做载体传递信息,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和极强的亲和力等优势,所以,广播媒体的广告经常被广告主及企业选用。这种以声音为主体的广告形式决定了广播广告只能通过对受众听觉的吸引而唤起人们的注意、兴趣和感知,从而发挥广告的作用。因此,广播广告的声音的魅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6.
刘飚 《声屏世界》2005,(7):22-22
广告品牌既可以是一个电台,一个频率;也可以是一个节目,一个专栏。有观念认为。品牌节目就是高品位的节目.一个电台只要有几档高品位的品牌节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目标受众的不同决定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节目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任何档次的节目都可以因为独到的特色产生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目。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这三个方面。“谁在说”是主持人的特色差异:“说什么”是内容的特色差异: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受众从中得到大量经济信息,新闻媒介从中得到资金,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近年来一些广告主大作虚假广告,借助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赖感推销名不符实的产品或服务,给读者带来很大损失,挫伤了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感,实堪忧虑。一、几种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在新闻媒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现象A、对比性广告没有调查依据。这是最多也是较为明显的虚假广告。明明不是新产品,却胡吹“国内首创”,销路并不好的产品,硬说“行销全国”。例如某海滨城市一商场为揽顾客,在当地电视台的广告中说:某某商品本商场价格最低。而事实是,该市并未建立有效的商情调查网,全市公私商店数不胜数,根本不可能作商  相似文献   

9.
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曾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浪费的一半广告费”被人称为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①产品卖点、受众定位、广告表现、投放时机、媒体组合等每一环节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一旦卖点、定位、表现、时机及组合不当,就会造成广告费用的浪费。本文仅就广告时机把握中造成的广告费用浪费现象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在电台越来越多,为了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讨巧”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其中如何定位就是大家经常研究的议题之一,如节目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也有人把这种定位具体成了专业化运作,因而电台就有了“经济台”、“艺台”、“娱乐台”、“新闻台”等。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和愿望相违背的,有的自以为定位很专业,但收听率却上不去,或说是不理想,相对来说广告收入也上不去。结果为了有更高的收听率,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许多电台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自己原先定的节目内容,开始往里面  相似文献   

11.
纪也宜  王美玲 《新闻界》2005,(5):152-152,127
广告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对广告受众心理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在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传播以受众为导向的今天,企业如果对广告受众的心理一无所知,影响广告受众心理的各种因素一无所知,将无法使其产品发挥应有的市场效应.所以,我们在策划一个广告时,首先要根据受众心理来给广告定位。  相似文献   

12.
刘志明 《今传媒》2004,(6):34-35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把广告做好,是善良的愿望。把广告做好了,是受众的福音。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广告都是好的了,更不是说就没有了坏广告。而实际情况是,好广告总是凤毛麟角,坏广告却是五花八门。模糊性广告:广告是与非好广告,是非鲜明是首要的一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要含糊不清,不该拖泥带水。“我爱拉芳”,“好迪真好”,玩的是单刀直入; “海尔无闪烁彩电”,“不含PPA的感康”,搞的是定向爆破; 一句“新鲜的,美味的”使得娃哈哈果汁型饮料的新概念不胫而走。而它“健康童装”的诉求,显然是要使人们将它以前“吃”的和现在“穿”的进行品牌联想。但是,“健康”的童装怎么说都没有说清楚,即使怎么说也都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这就是广告的一种状况。先是将能讲清楚的一下子讲清楚,例如海尔和感康; 再是将不能讲清楚的干脆不讲,例如拉芳和好迪; 三是怎么讲也不是很清楚,例如娃哈哈童装。而即使是“我爱拉芳”和“好迪真好”这样的话找来无数的明星再说上一万遍,也就是传递了个品牌称谓而“别无所求”。“爱”拉芳的什么?拉芳哪里可“爱”?好迪“好”在哪儿?怎么个好法儿?说,和没说一样; 即使想说,其实也没什么可说。太直白的...  相似文献   

13.
赵靓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134-136
央视虎年春晚因植入式广告而饱受诟病。广告植入方式生硬,植入广告数量过多,以及忽略受众心理是引发受众反感的主要原因。讲究广告植入艺术,把握好植入广告的度,以及注意广告植入的时机和场合,是虎年春晚留给媒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太霸道郜之电视广告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没劲,因为它不得要领。广告人一定说少了,观众一定说多了,就是有几位高人也不过是说:"好的广告不多"或"广告要有节制"之类。其实,老百姓(广大受众)并不排斥广告,中外的新闻史都能证明现代传媒即是由古代"布...  相似文献   

15.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现代商业宣传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而广播电视拥有最广泛的听众观众。两者相结合使广告的宣传力度大大增强,给企业带来成倍的经济效益。同样大量的广告赞助也让电视台有资金创造制作出更好的电视节目,因此广播电视与广告是一种互利的关系。随着大量广告的涌入,受众对广告越感疲乏使广告本身的作用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换一种方式让受众更易接受广告更易记住广告的内容,所以广告配音要具有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赵挺 《视听纵横》2002,(4):49-5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感则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一种判断,直接影响其对新闻报道主体的接受程度。真实性是真实感的基础,真实感则反映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且让受众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报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但新闻报道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却不一定就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19.
在谈话节目中,礼貌直接关系到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并且与受众的自我需要有关。美国传播学者窟·库什曼说过,一个人要想进入人际沟通,不需要首肯对方的每个想法,但必须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自我或重要的个人加以支持,积极的尊重对这种互动来说是最基本的。①在谈话节目中,尊重嘉宾是使节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新闻媒体有偿刊播的一种商品信息,同时,广告也具有新闻信息价值,它和新闻信息一样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起着巨大影响作用,因此,借助于新闻媒体的广告宣传也是一种新闻舆论。如果不把握现代广告的本质特征,在实际工作就很难避免盲目性,广告就可能出现舆论导向错误,剖析近一个时期广告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偏差,笔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