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鸣 《新闻记者》2007,(2):52-54
采访对象接受媒体采访会呈现“霍桑效应”著名记者艾丰认为:“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①  相似文献   

2.
探析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现象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有位记者写了这样一篇社会新闻《河南“讨米专业户”好“熨贴”——迷路也拨110》:“68岁的河南籍‘讨米专业户’靳老汉,与人结伙到某地(真实地名隐去)安营扎寨。第二天就‘上岗’,竟有50元的收获,迷了路竞拨打110求助。巡警送他回‘家’后,他连声称  相似文献   

4.
字趣     
送“琵琶”有个人给县官送枇杷,在信中把“枇杷”二字错写成乐器的“琵琶”。县官感到十分好笑,随口吟了两句打油诗:“‘枇杷’不是这‘琵琶’,只恨当年汉字差。”正好有个客人在座,当下应声吟出两句:“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官大为赞赏:“续得妙!”风雨对有位教书先生爱喝酒,喝多了就撒酒疯。有一天,他出了个一字  相似文献   

5.
‘真实’思味着报道的‘主要内容’必须与事实相符,批评和评论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意见’,编辑和记者有义务但没有可能去逐一审查每项事实要素  相似文献   

6.
1998年出现的贾亦凡先生等人的“客观报道”说①已经于逻辑学不合 ,于辩证法亦讲不通 ;1999年又出来了个陈氏公式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② ,近日又见到陈力丹《再谈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答程天敏同志》(以下简称《再谈》) ,深感这类文章 ,都将“客观报道”绝对化了。明明是陈力丹等人硬要将“客观报道”手法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等同起来 ,而《再谈》却偏要指责我的“不是一码事”之说是在“添乱” ,说我“将‘不是一码事’解释为不等于‘没有任何联系’ ,有些牵强 ,人们一般就是把‘不是一码事’这…  相似文献   

7.
一本人有一篇古典文学论文在某学术刊物发表,寄来该期刊物后,始知拙文被改动了数处.这本是编辑一片好心,但却改错了.例如拙文谈到唐代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可能因铭文一般作《墓志铭》的缘故吧,编辑将稿中的‘墓系铭’全改作‘墓志铭’.如果编辑能尊重作者原文或为慎重起见,稍一查阅有关资料,便不会出此错了. 又如,拙文论及唐代一诗人一首诗时说,‘诗中言“河北”平仄亦合律’.编辑加了‘河东’一词,成了‘诗中言“河北”“河东”平仄亦合律’.按‘北’字为仄声,而‘东’字为平声,依格律,原诗是不能作‘河东’的,怎么能说‘河东’也合律呢?  相似文献   

8.
崇祯测字     
小篆  西晋 《出版参考》2007,(12):51-51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军一路打往北京,势如破竹。崇祯皇帝其时已无力抵抗.但还是抱着侥幸.盼着老天能给一丝希望。他微服走出紫禁城.来到一个算命摊上.让人帮着拆字。他先说了个“友”字。拆字的一看.脸就沉了下来,说:“客官,这可不是一个好字。‘友’就是‘反’出了头。如今兵荒马乱.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可不正是一个‘反’吗?”崇祯一听就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9.
讽刺虽然并非是杂文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杂文常常带有讽刺性,因此杂文作者也常常被人称为讽刺家——这头衔也难说是褒是贬,但其实是不确的。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所谓讽刺的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因之,杂文的讽刺性,倒大抵是杂文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就像米克·巴尔说的:"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真实,还是虚构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港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喻苏联著名记者、作家波列优依说:‘’细节的鲜明程度能代管广泛的描述”。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扭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靠细节。”无疑一细节是新…  相似文献   

12.
“体育将不再沉重。但无论如何,评选今年的全国体育‘十佳’肯定是最难的,甚至带点残酷。因为我们得了28块奥运金牌!” “奥运转播固然是一件‘很来钱’的事,回报率极高,但能‘空手套白狼’吗?中央电视台这次投了几千万元、去了108人,而美国NBC是一支3000人的报道队伍,花了8亿美金,奥运会真的是  相似文献   

13.
胡芳  毕芳 《新闻前哨》2005,(10):64-65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的确,由于电视新闻特有的制作设备——摄像机的存在,使得每个人在面对镜头时都会有有意或无意的表演行为,就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这就是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数字、标点、字母、外语单词等嵌入标题,如果用得好,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但有些‘嵌入’却叫人堕入‘五里雾’中。如《Pub风行台湾》(《羊城晚报》91 7 12二版),不查字典,基层读者有多少人了解‘PUB’(小酒店)的词义?词义尚且不明,标题能不叫人费  相似文献   

15.
“‘电脑农业’、‘信息农业’等名词正悄然兴起。今天的农民中流传着很多新的顺口溜,比如‘农民不出家,专家请到家’;‘啥时该干啥,电脑告诉咱’;‘当今科技就是好,种地也能用电脑’;‘种地用电脑,庄稼能长好’。有的农民说:‘过去只知道电脑能指挥卫星上天,现在电脑也能指挥咱种地了。’” 看到这样的报道,你可能会认为电脑已经在农村普及了。但是,同一篇报道告诉我们:“据2001年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今年《新闻知识》第一期在“新闻知识讲座”专栏里,姚文华同志谈到了新闻界老前辈顾执中先生。说他“练就了两条‘飞毛腿’,不仅‘跑’出了许多好新闻,而且在被日伪特务枪击时,靠‘飞毛腿’幸免一死。”我对这“飞毛腿”的故事很感兴趣,想知道他的详情。希望了解顾执中先生事迹的老师能详细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户姓丁的家里无井,需要经常派一个人外出取水,后来他家打了一口井,这个人就省下来了。丁氏因此对别人讲,‘我家穿了一眼井,得了一个人。’听这话的人却传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消息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君感到奇怪,特地派人查问,才知道原来是省出一个劳力,而不是挖出一个人来。社会发展到今天,‘穿井得人’的传说大概是不攻自破的。但轻信和传播类似传言的现象在  相似文献   

18.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19.
我读《光明日报》编辑盛祖宏的那篇以新闻界为描摩对象的小说《第八任总编》,感慨万千。小说塑造了燕华日报新上任的总编辑铁锤。虽说这是一张面向教育界知识界的报纸,但编辑部中有些人的知识水准可真够呛。铁总编上任伊始,带领了30多名青年记者与几名青年公务员一起去采访一位特级教师,要求每人当晚交出一篇通讯稿。结果中选者竞是一名清洁工,而好些记者交了白卷或半卷,即使交出全卷的也别字连篇,“什么‘一愁莫展’‘人才倍出’‘板门弄爷’‘家俱’‘既使’‘已后’,直到生造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阅评     
《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很讲辩证法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3月19日刊登《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说:“过去一周,许多关注‘新经济’的人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周一,视为‘新经济’象征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受重创,跌破2000点大关,周五以1890.74点的新低收盘。”“于是,有人以‘新经济’遭遇料峭‘春寒’来形容这一切。其实,这倒未必是件坏事。这至少能使我们一度跟着‘新经济’一起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新经济’与‘旧经济’。”“由于国情不同,一些在发达国家被视为‘旧经济’的夕阳产业,在我国恰恰是新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