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清杜安诗字淑苌,号蓉镜,宁河人,乾隆举人,官至广东高州知府。瓣香楼古人以拈香一瓣,表示对他人的敬仰,称瓣香。宋曹彦约《昌谷集·谭仁季以二诗见遗走笔次韵》:“诗才清不羡沧浪,曾向欧、曾接瓣香。”又师承某人,也叫瓣香某人。宋陈师道师承曾巩(南丰),故其《后山诗注·观兖文忠家六一堂图书》云:“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按,李云楣(字采仙,道光举人,国子监助教)有室名瓣香庐,其义与此同。清沈峄(1742年-1791年)字东岩,号简庵,天津人,乾隆举人,著有《虚白斋诗抄》。虚白斋《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司…  相似文献   

2.
闻喜,地处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北端.自古山川壮美,山地、塬地、丘陵、平原纵排横连,古人用"嵋原如座,条峦如屏,香峰如笔,涑水如带"描述闻喜的自然之美:史栽其"民俗敦庞,文化早开,历代名儒硕彦,事业文章,彪炳宇宙",因此闻喜从来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宋代香药贸易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与其相关联的香药进口贸易、香料贩运贸易以及加工生产、销售,组合到一起成为宋代香药业贸易的核心。本文对宋代香药朝贡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香药发展与宋代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4.
先贤藏书,泽及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藏书简史,以及古人藏书为读书、古人言“藏书有福”、前人藏书泽及后人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藏书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读书     
《军事记者》2009,(4):62-62
读书.当然必须是读好书.读能够滋养性灵、陶,钊青怀的好书,从中体味足不出户而神游天下的乐趣.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古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常读书的人性灵有赖于书卷的滋长。正所谓“书能香我不须花”,而后达到人书交融、书中有人、人亦是书的境界。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书放成了旧书.然而书这种物件与其他的不同,它会日久弥香,带着一种沉淀的意味,每次与它接触都会从心底涌起一种融融的温馨,似是故人来。  相似文献   

6.
从名字上看,王安忆的小说新作《天香》似乎是一个谜:书既以《天香》为名,天香当是小说的魂,然而,什么样的香才称得上天香?没错,小说中有个天香园作为故事展开的空间,可天香显然不是天香,唯有那个让天香园灵动起来,活泼起来,拥有生机的存在,才可能是"天香"。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从几家报刊上摘录的文字: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古人说:‘凡人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古人说:‘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8.
卫凯宁 《大观周刊》2012,(51):31-31
诉衷情 更移漏断月含霜,执卷影茫茫。青烟几缕何事.袅袅绕鸡窗。人已杳,梦未央,诉衷肠。桃李思慕,化雨春风,盛满门墙。千百年以前,古人尝“仔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千百年以后,当徜徉于文圊辞林,寄情于典坟书籍,掬一捧理敷玉藻,撷一襟夕秀朝华.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只觉口齿含香,余味无穷。我常常感慨于经典的魅力,惊叹于文章的不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生态灾害的产生是古人过度的生产活动和奢靡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古代的生态灾害又反过来造成了社会的伦理纲常丧失、社会以及民族矛盾凸显的后果;同时古人对生态灾害的认识影响着古人的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译,顾名思义就是今人翻译古人的文章,翻译作品的总体出版要求就是达到信、达、雅,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认为在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古人的文法,改成今人的语法;二是把古人的用词改换成今人的用词。一"、信"古文今译的质量好坏,首先要看是否做到了"信"。所谓"信",就是忠实原文。但做到"忠实原文",又谈何容易?今人不识古人,是  相似文献   

11.
方东树在他的《仪卫轩文集》中说:“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这就是说,赋诗作文,是要学习古人的,但是这种学习决不能因循和沿袭,而应当善于发展,巧于创新。“识古人之所难,成自己之所能。”  相似文献   

12.
有了网络,我们的时间比古人更多了。以前古人一天只可以办一两件事,现在有了网络,我们一天可以办十件、二十件。网络解放了我们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古人著述与今不同,无参阅文献之便,无先进设备可用,更少稿酬润笔之利。但是,古人却为我们留下了浩若烟海的历史文献。三更灯火,五更鸡,衣带渐宽人憔悴;古人对著述的执著和迷恋几乎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古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终生敬业的治学精神为今日学人树立了榜样。一、古人著述有着深沉强烈的责任感。古人并不把著书立说看作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载负着“正纪纲、弘道德”的历史使命,宋儒甚至把著述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度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4.
灵香草对档案害虫黑毛皮蠹、花斑皮蠹的滞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性。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生长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药用植物,学名为灵香草,异名驱蛔虫草、广零陵香、广灵香、平南香、满山香。长期以来,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熏衣服的香料,也同时用作驱虫剂以防止昆...  相似文献   

15.
马金亮 《大观周刊》2012,(13):13-13
古人将人生分为若干阶段,《仪礼·丧服》中有“四殇”的划分,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这种“四殇”划分实际上是对未成年人成长阶段的划分,这也正体现了古人的分龄观念。  相似文献   

16.
用香与推动用香 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苟子》、《楚辞》等诸多典籍。  相似文献   

17.
唐家松 《大观周刊》2012,(30):110-110
香根草由于自身在保持水土方面的效果显著,逐渐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世界诸多地区。由于香根草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在繁殖方面的周期比较长,影响到其大规模的繁殖。本人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结合香根草的具体特性,对香根草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对香根草的栽培管理提供一点建议和意见,促进香根草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与读网如同单车与汽车,各有体悟,各有所得。 古人品茗读、映雪读、登高读、泛舟读,种种读法羡煞今人。读书本清雅,智慧接古今。古人今人都一样,读书兴起时可以忘百忧,离干愁,妙趣不胜数,今古同理。不同的是,那个缺乏娱乐精神和娱乐环境的时代,古人阅读率肯定好于现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洗澡     
杨树 《档案管理》2009,(2):96-96
关于洗澡这个话题.还是有话可说的。古人所谓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很细,《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解读了《山海经》中人鸟神的形象和文化意蕴,发现这些人鸟神形象代表了古人的图腾文化和信仰,是古人想要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精神寄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