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走进两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听了两节优秀的阅读教学的家常课。一位教师执教《早》第一课时,一位教师执教该文的第二课时。因为是完整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于是就自然地不能让自己只思考一节课的设计与现场。首先这篇文章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典范。作为一篇游记,文章的题目按照"寻常路"应该定为"游三味书屋",或者"三味书屋游记"等,可是作者不走寻常路,所以有了《早》这个"文眼"。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也是"不走寻常路"的:本文的重点意在向我们介绍鲁迅,可是作  相似文献   

2.
姚明 《新高考》2008,(12):13-13
结构层次体现作者的逻辑思路,叶圣陶先生对此说过一句极有名的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结构层次体现事物的等级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差异性的表现,是作者思维条理的外在表现,是文章学普遍承认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何谓文思?有人说"文思是难以理解的概念,谁说得清?"有人说"中学语文教学还是不讲‘难以理解的东西’。"文思是不是难以理解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说"文思就是‘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所以,文章的见解就是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最能体现学生思维品质。阅读学习之美,正如东坡先生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能激发隐匿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生命之美。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心灵的放歌。一、理清思路,欣赏构思美叶圣陶认为:"看整篇文章,要看明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会乱走的。"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字、词、句、篇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遣  相似文献   

5.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一条溪流,流淌于碎石葱茏间,泉水叮咚。重读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实录,仿佛听到一种天籁,绵延、弥散在课堂,极富魅力。一、词语推进的思维力度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敬重、佩服……师:那"不尊重"呢?生:瞧不起的意思。生:侮辱、蔑视。师":不敢不尊重"呢?生:尊重晏子了。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不能不尊重。  相似文献   

9.
笔者看了很多文章,都在呼吁"尊师",有的作者是当今社会的有识之士,有的干脆就是教师。看了这样的文章,感觉悲哀、痛楚。如果"尊师"需要大声呼吁,那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没有做到。至于教师身先士卒地"请求"尊重更是让人倍感伤心,这就是那个清高的作为人类灵魂工作者而存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思路?《辞源》上说:思维的条理脉络。那么一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呢?就是贯通于一篇文章中的一股内在的逻辑力量。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思路既跟构思有关,又跟结构布局相联。如果说构思是为了理清思路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思路的具体展现。构思在前,结构在后。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思"就是对"结构的思考";有什么样的构思,就有什么样的结构。只有构思"细",才会思路"顺";只有思路顺  相似文献   

11.
<正>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正如名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们要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拜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明确概念,缘路而行"古文",从字面就是古代的文字、文章,就是用"之乎者也"写成的文章,等同于"文言文"。这种理解是偏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顾名思义就是向四面八方展开、扩大、分散。发散思维就是思考者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想开去,善于多向观察、多路思考,打破思维定向性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它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求异思维"或"开放式思维"。  相似文献   

13.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邓小平同志在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创造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尊重历史,尊重群众。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的思维模式,既客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中国实践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又放眼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邓小平同志在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创造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尊重历史,尊重群众、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的思维模式,既客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中国实践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又放眼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读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样开头、怎样收篇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结尾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开头、结尾。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读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那么,读文章呢,就要着力找出这种“关系”,这种“内部的联系”,才能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而这种“内部的联系”,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是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关于"主线解读"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何谓"路"?一是文章表现在文字上的文路,即文章的脉络,它统领全文内容,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的一个切入点;二是作品内在的情路,这是走进作者心灵的一条路径。文本的文路是作者写作时,体现在文字上的主要线索,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词语特征。文本的文路线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关键词为文本的主线。关键词之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文章无论长短,大至谋篇布局,小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作者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又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路线。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显然,教学中注意探索、理情并学习作者的思路,在探索作者思路的过程中去疏理文章线索,领会作者的创作匠心,对于理解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方法,进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以培养,无疑大有神益。(劳动最有滋味)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  相似文献   

20.
一、尊重课文作者的创作主体性,真正走进文本而不无限生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首先须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也就是尊重文本作者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权利。任何文本的形成,即使再经典,也是文本作者特定时空、特定情境下的一种诉说。杜甫有杜甫的感悟,李白有李白的体验。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