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是科学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保护青蛙和小蝌蚪。因此,本课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一、导入新课,扣住“找”1.板书“找”,问:同学们,你曾找过什么?2.板书“妈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发现妈妈不在家时,就急着找妈妈。3.板书“小蝌蚪”,齐读课题,激趣:是啊。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小蝌蚪看见你们得到妈妈的关心和爱护时,是多么的羡慕啊。它们也想得到妈妈的关爱,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妈妈吗?〔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自然…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紧扣文章中“找”和“变”两条线索,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一、实物引趣,揭示课题。低年级学生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上课时,先可拿出一瓶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给学生观察,让他们在感性上对蝌蚪有所了解。之后,因势利导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他们就去找妈妈。”揭示课题。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3.
例一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完《不合群的小蝌蚪》一文后 ,让学生写一则“寻娃启事”(分别是青蛙妈妈和癞蛤蟆妈妈的寻“娃”启事)。同学们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写得挺有意思。如 :寻娃启事我的儿子突然在3月25日早上失踪。它们身穿青灰色的衬衣 ,爱独游 ,个子较大。希各位知情者速与我联系 ,当面重谢。地址 :小池西北的蝌蚪王国联系人 :青蛙妈妈联系电话 :12345例二 :《未来的蔬菜》教了听说训练《未来的蔬菜》后设计两项作业。第一 ,每天收听广播 ,在以后的每堂语文课开始 ,设立“一分钟新闻发布会” ,评比“小小播音…  相似文献   

4.
《小蝌蚪找妈妈》说的是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板书设计时,就全文来说,根据文章的情节,我抓住一个“找”字,在分析每段课文时,又突出了一个“变”字。在“找”中看“变”,自然地突出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在总结时,我问学生:“学了这课,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结束后,孩子们围绕着小蝌蚪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有的说:"会变成癞蛤蟆吧?"有的说:"青蛙和蛤蟆都会捉虫子吃……"延续幼儿对蝌蚪、青蛙、蛤蟆的探索兴趣,我选择民歌<蛤蟆凋>作为教学内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教学背景,将<蛤蟆调>中的歌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 ,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种写法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乐学 ,兴趣浓厚。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理清课文条理 ;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抓住“找”字 ,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采用不同形式的自读、朗读 ,让学生从读中悟情。三、教学方法“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这节…  相似文献   

7.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可以称为经典中的经典课文,将青蛙的成长过程自然巧妙地完成于小蝌蚪找妈妈的一波三折的故事经历之中。为了不辜负其奇特的构思、并茂的图文,并贴近新的理念、新的标准,也能把它上成一堂属于自己的、经典的《小蝌蚪找妈妈》,我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仅仅教案就写了整整12页。于是,便“胸有成竹”地来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9.
于晓华 《甘肃教育》2001,(12):22-22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狼和小羊》,我先板书“狼”,再板书“小羊”,并在“狼”与“小羊”中间写一“和”字后设疑:“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一下引起了学生兴趣。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都非常积极。2.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在读课文时发现小蝌蚪遇上乌龟妈妈和鲤鱼妈妈时所表现的动作不一样,分别是“迎…  相似文献   

10.
读到一则普通教师的案例,她在每堂语文课上都安排了“自由提问”的时间,学生不用举手就可以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于是,这位教师经常会听到一些另类的声音。上《小熊住山洞》的时候,有学生问:“老师,小熊是要冬眠的,怎么冬天还会上山砍树呢?”是啊,熊要冬眠是科学常识,怎么作者就不知道呢?上《蚕姑娘》的时候,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有个女生问:“蚕卵里钻出来的都是蚕姑娘吗?”是啊,难道就没有蚕小伙吗?上《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学生又问:“老师,青蛙妈妈怎么那么狠心啊,生下小蝌蚪就不管他们了?”是啊…  相似文献   

11.
《小蝌蚪找妈妈》是由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内容生动有趣的课文组成,讲述了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完全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这一自然现象,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征,教师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借助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看一看,培养观察能力本文是篇“看图学文”,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教学中必须要有“看”,“看”就是观察图画,观察图画是为了了解图意,图意的了解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课文共有四幅图,形象地再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  相似文献   

12.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实物演示)生:小蝌蚪的头很大,像一粒大黑豆。生:小蝌蚪的尾巴很长。生:它的全身是黑灰色的。师:是呀,可它们的妈妈一点儿也不像小蝌蚪这个样子。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它们的妈妈的?请小朋友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蝌蚪找妈妈的事?(生默读)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事。师:请大家听听2、3、4自然段的录音,再看看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教师将2~4自然段制成动画,CAI课件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学生复述)师:对了,请小朋友…  相似文献   

1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符合低段儿童心理的传统课文。文中运用了拟人化的形象。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全过程,清楚地向小朋友介绍了青蛙的几个生长变化过程。既有趣味性,又有知  相似文献   

14.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句话对小朋友来讲,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课文讲述了黑蝌蚪渐渐长大,并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年级:小学一年级课题:《数蛤蟆》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律动、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2.启发学生用活泼、风趣的情绪来演唱和表演这首歌曲通过看图片自己编唱。有机地将音乐学习与数学、语文结合来,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学唱《数蛤蟆》和根据歌词内容做体态律动。教学难点:跟琴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取向,以往的语文课堂只重视学习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因而失落了散发着芬芳和靓丽的人文性,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蝌蚪处处彬彬有礼、活泼可爱,找妈妈找得好辛苦;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和蔼可亲,多像慈祥的长辈。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闪动着浓浓的亲情。教学这篇课文,就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学习和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理变化上,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投入,通过读、演、  相似文献   

17.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对课文中那个黑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印象特别深。还记得课堂上老师曾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大家都争着朗读"小蝌蚪"一角色。最近,再一次看了视频《小蝌蚪找妈妈》,却给了很多的启示。先尝试着从以下个角度来谈我看3D版《小蝌蚪找妈妈》的启发……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妈妈的疼爱片头,小蝌蚪在自由自在地玩耍,看到它们的好朋友小鸡见到自己的妈妈时的亲热劲,便萌发了  相似文献   

18.
我在二年级听一位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为了增加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兴趣,教者布置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学生情绪很高。有一个男孩子举手请求发言。他说:“老师,我爸爸说小蝌蚪长大之后不一定是青蛙,有的是癞蛤蟆。”教室里顿时热闹了。学生们叽叽喳喳,老师沉思片刻说:“书上这么讲的,我们上学时老师也这么讲的。”授课到此结束,兴趣盎然的小学生心头添了一块疑云。  相似文献   

19.
游戏四则     
小蝌蚪找妈妈准备:9个青蛙头饰,每个青蛙的肚皮上分别写有数字1~9,小蝌蚪头饰若干个。玩法:请9个小朋友做青蛙妈妈,站在“池塘”里,其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胸前有10以内加减计算题。如果计算题的得数和青蛙妈妈头饰上数字一致,那她就是蝌蚪的妈妈。在舒缓的音乐中,小蝌蚪要算准答案,青蛙妈妈要仔细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妈妈会有好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看图学文是由具体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一段或几段文字组成的。它是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的延伸和提高。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下面以小学语文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谈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实施。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 ,从整体感知。1 初步看图。《小蝌蚪找妈妈》共有四幅图 ,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它叙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教师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认真独立地观察图画 ,说出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图中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或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