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丘吉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曾因演讲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被认为不但是政治上非常成功的一篇演讲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纯理功能的视角,对这篇演讲词进行语篇分析,探讨情态动词在实现人际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演讲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既具有书面文体文章的各种特点,又适合口头朗诵。在语篇修辞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卓别林经典演讲辞中理性诉诸与情感诉诸的修辞作用赏析,揭示演讲词中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的劝说效果。  相似文献   

3.
肖婕  侯芳 《培训与研究》2013,(11):25-28
英语演讲是具有重要文体价值的体裁。在对演讲词的研究和各种演讲文体研究的基础上,从新年演讲这一相对新颖的演讲词入手,运用文体学相关理论,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词汇,句法和语法修辞效果这些层面进行分析。在语境效果方面,以韩礼德的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必修下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主题下的两篇演讲词,是有明确写作意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尝试写作演讲稿,有助于提高学生有针对性地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两篇演讲词采用联读教学的形式,用3课时完成:第1课时,朗读演讲词,了解文体知识和作者生平;第2课时,学习演讲词说理严密、思想深刻、表达有感染力的特点,课后完成演讲稿的写作;第3课时,交流点评演讲稿。本设计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依体定教"是演讲词教学的总路径,"辨体""定性""选点""操作"是演讲词教学内容确定与呈现的分路径。《最后一次讲演》一课教学,通过辨识文体,塑造"这一类"的体形;通过锁定个性,咂摸"这一篇"的味道;通过精选教点,明确"这一篇"的抉择;通过操作突围,呈现"这一篇"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韩礼德认为语篇意义具有格律运动。马丁和罗斯进一步指出格律存在于语篇的各个层面。作家通过格律谋篇布局,读者也可以通过格律解读作家的文体风格。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的格律论为理论框架,解读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探究文学语篇的功能文体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对丘吉尔的演讲词"Blood,Toil,Tears and Sweat"进行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及语篇五方面的文体风格分析。分析表明,音韵上的爆破音、头韵、反复与修辞上排比、设问、层进、比喻等手段的运用是形成丘吉尔简短强悍的演说风格的两大基础。在此基础上,丘吉尔的政治演说充分发挥了英语语言的力量,达到了语言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彰显了他本人的个性和英伦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三篇演讲词为语料,根据思维层面的概念隐喻对于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的决定和控制原则,通过语料中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获得其思维层面的政治隐喻,进而解构政治语篇,探究奥巴马常用的政治隐喻的特点,以及比较在不同语境中同一政治家隐喻使用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体分析是语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学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前景化理论指导文体分析,分析前景化语言相关的文体特征,解读文学语篇中的非常规语言、结构等形式内容安排的文体功能,从中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