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代广西家族文学群体的出现,是清代广西文学兴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家族文学群体成为促进清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清代广西文学的持续发展及其特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全州谢氏和蒋氏家族是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的重要力量.家族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古文创作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强烈的家族认同感,为传承古文优良传统提供了可能;家族传统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代广西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后期,全州龙水出现了一个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蒋氏家族通过以德为先、重视教育、经世致用和笃学力行的家风作用于家族文学创作者的知识构成、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以此来影响文学作品的生成;通过家族后人对尚理学、主平实、以忠君爱国忧民为内核的家学的“敬仰”与“责任感”形成传承的内动力,因而在文学创作中继其统,守其业,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学;通过与文学家族联姻为知识女性教育子女、文学家族成员之间进行往来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文学家族成员的文学修养、并为他们提供创作素材,促进家族文学作品的产生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集杜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是诗学及杜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清代诗人张晋的集杜诗创作在清代集杜诗史上别具一格,其集杜作品中包括集杜诗和集杜琵琶曲两种形式。以琵琶曲集杜,是一个大胆且富有艺术性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意义。张晋在集杜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衰老的忧虑亦值得关注,表现了清代早期诗人对杜甫诗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杜臆>是王嗣奭对杜甫诗歌研究的毕生心血的总结,在清代杜诗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杜臆>在对杜诗注释和解读中呈现出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其成因,从而揭示出<杜臆>对今日的杜诗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力恕的《杜诗增注》,是清代杜诗注解中独树一帜的作,传本甚稀,价值颇高。章重在探讨夏力恕的生平和作,《杜诗增注》的版本、刊刻、体例、内容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家族和陈立夫家族都是有名的大家族,对中国政治影响很大。在有权势的大家族中,蒋家和陈家关系非常密切。蒋氏家族能有以后的兴旺发达,得缘于陈氏家族。蒋氏家族对陈氏家族很重用,陈氏家族对蒋氏家族忠心耿耿,两大家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9.
陆嘉淑论诗兼宗唐宋,极为推崇杜甫。刘濬《杜诗集评》中所录的杜诗陆嘉淑评点,以佚本《评点杜诗》为蓝本。对杜诗的起句与尾句,渊源与影响,以及杜诗沉郁顿挫、清新婉丽、险怪奇拔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揭示分析,是重要的杜诗评论资料,为深入考察清代杜诗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虽然陆嘉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他以评时文的方式所作的杜诗评论,值得学界的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昂发作为清初“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地区较为著名的诗人。徐昂发曾经批点杜诗,但未见历代书目记载。湖南省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藏有徐昂发杜诗批点的过录本两种,是清代稀见的杜诗手批本。徐昂发批点杜诗具有鲜明的批评特征:或辨析杜诗的渊源流变,或剖释杜诗的律法之妙,或重视对杜诗的审字析句。作为清代以“评”为主的杜诗手批本之一,徐昂发的杜诗批点具有杜诗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蒋励常所撰《十室遗语·论文》为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部清代广西文话。此书在形式上兼具文话与评点两种批评文体特色,在创作辩证思维与古文艺术风格论上强调参差与整齐相间,推崇恣肆的古文风格。与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相比,蒋励常将古文朝着文学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即使将此书置于整个清代文话史上来看,也是理论价值颇高、特色非常鲜明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诗格》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以前我们只认为它作于贬江宁丞时,是不对的。王昌龄《诗格》的注文也可能为王昌龄自注。  相似文献   

14.
王惟俭的《史通训故》主要是为了撰著一部明代纪传体史书而进行编撰的,目的是从《史通》中为自己撰写史书寻求理论借鉴,并非仅仅是为了注释《史通》而写作,这决定了他始终坚持避繁从简以速成其书的写作原则.他在开始工作之前拟定了撰写凡例,工作内容包括对《史通》的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纠正了此前郭孔延《史通评释》中的一些错误.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王、郭二书是各有优劣短长的,很难简单论定高下,清人褒王贬郭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清代以来注释《史通》的名著也多是效法了郭书详细注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民间传承的角度,论述赣剧"江湖十八本"的产生及其特点,并结合赣地地理、人文特点以及赣剧历史给予分析,揭示民间各地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实施1400多年,深深地影响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女性,她们是科举社会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尤其在重文兴教风气盛行、盛产进士的苏南区域,更是如此。明清时期,苏南家族的女子随着科举制的变迁,对科举制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明代江阴梧塍徐氏的两位母亲,清代江阴缪氏、昆山龚氏、常州西盖赵氏家族的多位母亲,直至清末吴县叶氏家族、无锡城中薛氏家族和天授胡氏家族的多位女子,堪为典型之例。通过对她们相关言行的描述与分析,大致可以勾勒出科举制变迁之下苏南女性关于科举制及教育的认知与行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代对说话艺术的禁毁及话本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皆有重要之联系,是一种文化合力推动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三合便览》的作者敬斋公,讳明福,是京都蒙古正黄旗人。他从未将《读史论略》翻译成满文。也从未迁为盛京将军。将其与庆格、满洲旗人明福混为一谈。是前人研究中的讹误。  相似文献   

20.
施闰章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他具有深邃的史学意识、独到的史学见解,形成求真的史学编撰方法,主持或参与修纂了大量的史志资料,表现出了不凡的史识史才。他的史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