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小明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很好。老师对小明的妈妈说:让小明参加绘画班吧,他会画得更好。”小明的妈妈却说:小明画得好,就别再学画画儿了。他算术不好,我想让他多学学算术。”您觉得老师和家长谁的意见对呢?应该发展孩子的强项还是弥补孩子的弱项呢?教育孩子时,究竟要“扬长”还是“补短”呢?(河北刘小丫)顺应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到底要发展他们的强项还是弥补他们的弱项呢?我想把我的亲身感受告诉小明的妈妈,也许她能从中受到启发。上初二时,我的作文《我和我的同桌》得了我平生以来作文的最高成绩—…  相似文献   

2.
爱抚的力量     
(一) 今天小明妈妈送小明来园时,给了我一叠画满了各式各样军舰的纸,她告诉我:“这几天小明象着了魔一样,一回家就找笔找纸,找到后就趴在桌上涂呀画的。他说王老师表扬我,说我军舰画得好,我还要画一张最好最好的交给王老师。家门口的小朋友找他玩,他不去,也不来缠我讲故事,只是一个劲地画呀画的。老师你看,这孩子多傻。”小明妈妈走后,我沉思起来:小明是班里年龄较小的孩子,各方面发展一般,平时也不太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大前天图画课上,我让小朋友们画意愿画,小明画了艘军舰,很漂亮,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没想到他却这么认真。这件事触动了我,平时我对小明这样的小朋友注意得太少了,幼儿的心灵多么需要鼓励与爱抚呀! (二) 黄元是班里各方面发展较差的孩子之一。他爱吵爱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游戏时和同伴玩不到一起,一些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头疼”。  相似文献   

3.
方丰娟 《家庭教育》2005,(8B):42-43
宁宁的妈妈满面愁容,因为,宁宁所在的那所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多次找她反映宁宁的情况。宁宁同班小朋友的家长经常到幼儿园告状,说“宁宁老是打人,照这样下去,我的孩子可不能在这个幼儿园待了!”。这样的反映一直不断。迫于别的家长要退园的压力,园长只好委婉地向宁宁的家长提出。是否可以给宁宁换一所幼儿园。殊不知,宁宁已是第三次换幼儿园了!妈妈情急之下。带宁宁去医院检查,结果,经医师诊断,宁宁患有“多动症”。  相似文献   

4.
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一件“冒险”的事:他们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成人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集体生活。而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妈妈困惑的问题。面对即将来临的幼儿园新生活.宝宝和妈妈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5.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1):15-17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涵涵的妈妈看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讲话的时候他自己玩,一会儿问他听见老师说什么了,孩子茫然地瞪着大眼睛;下一个活动是老师讲故事,正好涵涵听过,老师讲的时候,他不断地插话,老师说其他小朋友没有听过,请他陪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故事听下来。涵涵坚持不了多久,又站起来插话,干扰了其他小朋友完整地听故事。这些问题在家里不明显,到幼儿园就变得明显了,怎样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小明常常打人小明最近情绪低落,不愿来幼儿园,早上来园时经常哭闹,在活动中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室内,他挨着哪个小朋友,就与哪个小朋友打架。他打人的原因基本上是一个———“他不和我玩。”二、问题的症结:小明担心小朋友不和他玩一天早上,我借小明的奶奶送他上幼儿园之机,向奶奶询问了小明在家里的一些情况,又向奶奶讲了小明最近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最近一段时间,小明的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他的妈妈还住回了娘家。奶奶还说:“他妈妈不在身边,我这当奶奶的更不能多说什么,只好顺着他,由着他的…  相似文献   

7.
小明的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老师留作业了吗?”“留了,有写数字,还有找声音。”小明回答。回到家一进门,小明就随手敲了敲大门,换鞋时又敲了敲鞋柜。进了屋,小明开始兴奋地敲敲电视机的外壳,拍拍厚厚的床垫,又去摆弄妈妈放在桌上的许多盛化妆...  相似文献   

8.
事例妈妈教4岁的宝宝看一则图画故事,一共有四幅图画,大意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正巧下大雨了,跑到家门口的时候,回头看见邻居爷爷的食品车还在门外露天放着,小朋友连忙跑进家里,拿了一块塑料布把食品车盖上,就回家了。邻居爷爷出来看见不知谁做了好事,高兴地夸奖好心人。妈妈一边让宝宝看第一幅图画,一边和他说着话。“宝宝,看看这幅画上有谁啊?”“有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回家。”“他是怎样回家的呢?”妈妈指着图画上小朋友跑的样子问。“跑着回家的。”“他是怎样跑的呢?”妈妈做出喘气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欢欢喜喜过完春节,孩子又该上幼儿园了,可您是否发现,孩子对曾经熟悉、快乐的幼儿园又产生了陌生感,上幼儿园不是那么积极了,有时闹点小情绪,有时发点大脾气,总不能痛痛快快地入园,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甚至还可能生病。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快乐岛     
虚惊 课堂上,小明睡觉了。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小明惊惶失措。老师问:“小明,是不是昨晚熬夜看世界杯了?” 小明诚恳地认错道:“是的,今后不再看了。”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急切地问道:“南斯拉夫和德国队谁赢了?” 老师不识牛 金虎放学回家,说老师太差劲儿。 妈妈问:“有什么理由说老师呢?” 金虎说:“老师连牛都不认识!” 妈妈问:“不可能吧?” 金虎说:“怎么不可能?今天我画了一头牛,老师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而”是什么 老师说了一条谚语:“猫在老鼠眼里是老虎,而在雪…  相似文献   

11.
今天组织幼儿画观察画《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们边观察边画效果很好。可是一向调皮的任凯捷小朋友,却用黑色的笔画了一座黑色的幼儿园,“难道幼儿园在他心目中竟是这个样子?”我心里想。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故意提高嗓门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可以用五颜六色画出我们可爱的幼儿园。”任凯捷抬头看看我,又低头看看自己的画,停了一会儿,继续用黑色的彩笔画着他那黑色的幼儿园。“他为什么执迷不悟呢?”我心里开始有些恼火,但看着他作画时的认真劲儿,又不忍心打扰他。因此讲评作品时我没有提到他。课后,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12.
小明今年已经4岁了,每天晚上总喜欢抱着她那心爱的布娃娃睡觉。妈妈试图说服她住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睡觉,可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冬冬喜欢抱着毛巾睡觉,即使进了幼儿园,也还是要那条毛巾陪伴,没有毛巾的陪伴他就不能入睡。孩子为什么喜欢抱着东西睡觉呢?孩子往往喜欢大人陪睡,因为有人在他的身边,有安全感。已养成这种习惯的孩子,当无人陪睡时,就会紧张不安,不能入睡。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往往用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或习惯用的东西哄他。于是,这个东西就成了成人的替代物,孩子抱东西睡觉的习惯就养…  相似文献   

13.
“妈妈,小明今天打我了。”“爸爸,丽丽抢小朋友的玩具。”孩子“告状”,这差不多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事儿。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状”呢?我们只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告状一种是和自身有关的,如“××骂我了”;另一种是和自身无关的,如“××欺负小朋友了”。有的家长在遇到第一种情况时,会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而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去找人“算账”。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涵涵的妈妈看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讲话的时候他自己玩,一会儿问他听见老师说什么了,孩子茫然地瞪着大眼睛;下一个活动是老师讲故事,正好涵涵听过,老师讲的时候,他不断地插话,老师说其他小朋友没有听过,请他陪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故事听下去,涵涵坚持不了多久,又站起来插话,干扰了其他小朋友完整地听故事。这些问题在家里不明显,到幼儿园就变得明显了,怎样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闪亮的日子     
《同学少年》2016,(5):26-27
<正>那天,看到妈妈坐在电脑前,不停刷新着网页,我忙凑过去,原来她在帮同事的孩子"秒杀"上幼儿园的名额呢。看着妈妈神色紧张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初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会儿哪有什么"秒杀",都是幼儿园求"童"若渴地招小朋友。幼儿园的生活,我一开始是蛮拒绝的。进幼儿园之前,爸爸抱着我透过铁栅栏观看一群小朋友嬉笑玩耍,然后好像不经意  相似文献   

16.
某周日一位父亲带着他的3岁儿子前来看病,说孩子得了多动症,列举了在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时,小男孩跑下座位说话,拿小朋友的东西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他和幼儿园的老师都伤透了脑筋,给孩子吃了许多药也不见病情好转。我看了看这个小男孩,问这位父亲: —— 孩子看电视能看多久? ——30分钟。 ——看动画片《西游记》能看多久? ——也能看半个小时吧。 由此可见,孩子对他关注的有兴趣的事如此专注,注 意力尤其集中,根本不考虑是多动症。只是家长那颗爱孩 子的心、望子成龙的期盼把孩子天性中的好动演绎成多动 症。 ——那孩子不听…  相似文献   

17.
专家提示过些日子,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这是他跨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孩子们的表现大不相同:有的兴高采烈地去幼儿园,很快就适应了全新的集体生活;有的非常不愿意去幼儿园,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我不去幼儿园”这样的话,可最后还是去了;有的则大哭大闹,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撒手,和妈妈难舍难分。孩子为什么怕上幼儿园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是陌生的,他会因为不知所措而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自然会想妈妈。孩子怕上幼儿园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孩子最怕的是离开妈妈,因为离开…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年轻老师。我喜欢把每个小朋友的画展示在墙面上,总是有家长问我:“李教师,我孩子的作品为什么跟教师画的不一样呢?是不是很笨呢?”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吕燕 《山东教育》2007,(6):24-25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等不适应现象。因此,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她的儿子从小就顽皮,不好管。儿子四岁时,她去幼儿园参加家长会。看孩子的那个阿姨告诉她,你儿子最难管了,他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妈妈,老师怎么说我?"她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她硬挤出一个笑脸对儿子说:"儿子,阿姨夸你呢,原来你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够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很羡慕呢,因为全班的孩子中,只有你进步了。"这天回到家,从不正经吃饭的孩子破天荒地喝了两碗米粥。儿子上小学了,四年级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去开家长会。她被安排坐到了最后排。班主任老师特意和她谈了半个小时。老师告诉她:"全班40名学生,你儿子的成绩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