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殷飞 《军事记者》2009,(3):30-32
当今报业竞争异常激烈,报纸中各类差错也如影随形。而报纸一旦出错,轻则影响报纸的公信力,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甚至危及报纸的存亡。因此,有效防堵报纸差错是办报人员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编辑实践,就报纸差错的表现形式和如何有效防堵差错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报纸差错一直因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和减少差错成了纸质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报纸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党报的声誉,影响宣传效果。报纸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报纸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  相似文献   

3.
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毕竟是衡量报纸质量与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将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2年开展报纸“无差错月”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差错率明显下降。笔者作为报社检索报纸差错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到见报差错,在此将平时所见的文字差错择要归纳一下,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彭林 《新闻前哨》2004,(6):41-42
近年来,报纸因差错惹上新闻官司、被送上审判席、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报纸出现导向偏差和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报纸差错已成为社会公害,困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或减少差错成了媒体当前亟待解决问题,也是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只要出报,产生差错的几率就同时存在。怎样把报  相似文献   

5.
报纸差错一直被报人和读者所深恶痛绝,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差错总是难以绝迹。所以,防错纠错被视为报纸出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采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新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闻采编又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出现。一旦记者在采写环节埋下“地雷”,就很难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彻底、准确的排除。  相似文献   

6.
差错的多少,是衡量报纸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各级报社都把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几年,苏州日报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差错的多少,是衡量报纸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各级报社都把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几年,苏州日报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差错率明显下降,在全省报纸质量评比中连获佳绩。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到一些报纸上出差错的事,有的错得实在邪乎。有家报纸没有识破作者的编造,刊出:“杨宗保是女娃娃”,另外好几家报刊也以讹传讹,接连转载。有的小报错字连篇,有的报纸重稿成灾。诸如此类的“新闻”,说明报纸编辑把关的机制还有问题。把关是编辑的一项主要职责。所谓把关,就是一手掌绿灯,为好的稿件放行,让它们在版面的适当位置上同广大读者见面;一手掌红灯,拦住形形色色的差错,不许它们钻到版面上去捣乱。报纸上有无差错,差错多少,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和声誉。有的重大政治性差错见了报,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消灭差错对各家报纸都是大事。  相似文献   

9.
刘群 《新闻世界》2013,(5):22-23
报纸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报纸一旦出错,轻则影响报纸的公信力,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甚至危及报纸的存亡。因此,有效防止报纸差错是办报人员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编校稿件是办报的重要环节之一。编校稿件存在差错与否,是评价编校工作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报纸质量和社会形象。实践表明:常以口头形式叮嘱重视编校质量,出了较重大的差错即批评一通或给予某种处罚,诚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收效终不如以明确的规章制约,实行日常性的有序管理。可以说,建立一套较为符合实际的封堵编校差错的管理机制,是办好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试析其建章立制的几个基本要件。要件之一:确认检测指向。报纸编校质量,内涵宽泛。检测报纸编校差错,仅系正与误范畴内的质量管理。从办…  相似文献   

11.
报纸差错的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仍然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时一处重大差错的防范与否甚至能决定一份报纸的生死。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14.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5.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是当今人们深感忧虑的社会“流行病”之一。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防止和杜绝报纸差错,这不只是需要各家报社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关系到作为新闻媒介的报纸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质量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问题,而且由于它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影响广泛性的特殊作用,关系到祖国语言文字能否有一个纯洁健康的环境问题,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长远大计。 时至今日,面对这种现状,新闻界的情况大致有三:一些人对此视为无碍大局的细枝末节,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一些人虽然对此有所议论,但目光触及呈蔓延态势的社会环境,不免生发出无奈的喟叹;而更多的人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正视现实,思考问题,求索新途,为促进改变现状而努力。李星同志是一位“老新闻”,对近些年来报纸差错现象感触颇深。他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局面,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难度较大,惟其如此,尤其需要多呼吁呼吁,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方可有变好的希望。 本期在刊登李星文章的同时,还刊发了邹廷贵、曾明、葛西劝、葛素表诸位作者的文章,旨在引起新闻界更多同仁的关注和深入讨论。本刊热忱欢迎大家惠赐稿件,积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  相似文献   

17.
有错必纠是苏州日报对报纸版面出现文字差错后采取纠错改正的一种传统做法,说来已有几十年历史了。有错必纠也是报纸版面上一个很小的栏目。它没有固定的报纸版面,有时纠错二三字,有时纠  相似文献   

18.
吴万平 《新闻知识》2005,(8):69-70,51
报纸越出越厚以来,产生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Zāo审读。它的大体职责是多把一道关,以减少报纸的差错。但审读在编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具体应发挥什么作用,各报的作法不一。2003年8月,深圳商报出台了《审读工作要则》,规定审读“主要负责消灭报纸大样上重大导向性差错、重稿、标题差错、重大常识性差错及版面重大技术性差错”。基本厘清了本报审读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和同志们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发现差错,消除差错方面,我理出了七条,它是否带有规律性,请太家指正。第一,对稿件中的数据一定要进行复核。不加以复核,势必铸成见报差错。人民日报1986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