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牛国锋 《今传媒》2006,(2):46-47
我们每天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不少人也经常翻阅我国各地出版的众多经济类报纸、杂志。但是,有几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像“宏观调控”,像“消费指数”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呢?如果经济类节目和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沃土的培育和催发下,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兴办起的地方经济类报纸,与国家级经济类报纸形成互补之势,极大地满足了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纵观全国经济类报纸,尤其是地方经济类报纸,办得成功的不多,大多靠几万份发行量和几百万的年广告收入苦苦支撑。反观眼下正红红火火的“都市报现象”,很乡人心里在问:经济类报纸到底该怎么办? “报纸作为精神产品,又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梁衡)。既然承认报纸有商品属性,我们就不能否认,经济类报纸面临的困境,皆…  相似文献   

3.
于芙芳 《青年记者》2007,(14):100-101
一般来说,地市类商报通常定位为“经济生活类都市报”,或者是“通俗经济类报纸”。这种定位决定了读者定位比较宽泛,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者,商场的经营者,也可以是普通的消费者,这就容易导致重点读者群不够突出。在实际运作中,地市类商报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它既不能像专业财经媒体那样专业,又不能像生活类报纸那样宽泛。那么,在当前读者市场细分化的形势下,地市类商报该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呢?  相似文献   

4.
利成志 《新闻世界》2013,(10):82-83
传统经济类报纸向来以文字为主,可随着科技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逐渐趋向快餐式新闻阅读。经济类报纸因此变成了“奢饰品”,成为了“精英媒体”。本文从新闻传播与平面媒体发展的角度,浅析新闻图片对经济类报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付敬  王蓉 《新闻世界》2012,(8):97-9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日益完善,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使不少经济类报纸开始转变思路,探索“社会化视角”这一新出路,《经济观察报》在这点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该报的“社会版”为例,从具体表现、必要性和具体做法三个方面来讨论经济类报纸的“社会化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写好消息,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多少年来,报社编辑记者一直为让消息活起来而不懈地努力着,提出散文式写法呀,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1.
徐鹏 《传媒》2003,(8):56-57
中国的GDP近20年来保持了令世界吃惊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人的生活观念也逐步与世界同步。对财富的渴求,对成功的追逐日益成为社会的思想主流。中国居民,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居民对经济类信息,对投资理财和商业操作的资讯需求日益强烈,这也是近年来经济类媒体迅速蹿红的社会背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6城市居民的调查,揭示了城市居民对经济信息需求的状况,为我们探讨经济类媒体,特别是经济类报纸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娄婧 《东南传播》2010,(5):94-9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越发强烈,经济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媒体盈利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试图利用量化和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内三种类型的经济类报纸的受众定位进行研究,阐释各自读者定位的特点以及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山  颜伟 《新闻界》2001,(6):62-6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趋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趋势也如火如荼,但这同样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经济类报纸如何在日益激烈、不断发展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从而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济类报纸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等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在我国经济类报纸市场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这三家经济类报纸先后进入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扩张,并随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者、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14.
短平快的经济类消息,的确能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让广大受众获取第一手资讯,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但在目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对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过程中,报纸在经济新闻报道中,除要加大短消息中资讯含金量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分析性经济新闻做透,从而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5.
把经济新闻写成美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新闻能不能与美“汇合”呢?回答是肯定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由衷地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经济新闻要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写成美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经济新闻写成可读、可感、可知的美文。一、红线贯串、形象生动。搞经济报道应该像搞科技等报道那样从技术性和业务性中跳出来,以人们可知、可感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王晶 《新闻窗》2008,(2):80-8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为经济类报纸提供了机会,参与经济活动人群的增多为经济类报纸提供了坚实的读者队伍,而社会生活的经济化趋势为经济类报纸提供了丰富的报道内容,这些使得经济类报纸既成为新宠,又使得其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众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报纸来说,经济报道都是重头戏,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不断发展经济报道的样式也成为各媒体努力的方向。于是一种介于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社会经济新闻出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张好的报纸不仅需要内容上吸引人,而且要在版面上让渎爱看、乐看,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要包装。那么好的版面从何而来呢?笔认为报纸版面效果与编辑的编排意识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思想决定着版面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世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传播经济信息的媒体──经济报,如何在二十一世纪进一步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服务经济、挑战未来,这是摆在我们操作“经济日报”的同仁们面前的一个课题。随着我国工作重心主要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类媒体必将愈来愈被党政和受众所重视。应该说在新的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类报纸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报将前途无量。 1979年以前,中国大地能够称得上经济报的总计不过5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信息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84年,新…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毕竟不同于平面字媒体,它“稍纵即逝”,难以在手中把玩,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阅读、品味。尤其是现在一开电视机就是几十个频道“恭候”,加上每个电视台都着力“拼杀”的电视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最响亮的一句话大概要算得上“用事实说话”了。这绝不是《焦点访谈》的一句宣传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