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惊世骇俗的笔触描写两性关系方面,郁达夫与劳伦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不仅在写作技巧上为郁达夫提供了足以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它还使郁达夫从中获得了性爱描写的道德勇气。但与此同时,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却又使郁达夫与劳伦斯在性爱描写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追求的是能够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改变因工业文明而变得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性是解决这矛盾的唯一方法和途径.而郁达夫的性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叫板,更反映出了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困惑.劳伦斯的性描写总是在追求完美的境界,这种完美就是性与爱的和谐统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这种完善的性爱是不存在的,郁达夫的性爱描写中,性与爱不是一个统一体,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有性无爱,对异性充满着"性"的渴望,却很少有爱的体现.郁达夫写作的当时,还是无法去除封建伦理道德带来的精神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4.
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性爱描写是郁达夫小说研究中最具有争议的问题.郁达夫的情感和性爱道德观念是边缘的,始终是一种新与旧相反相成的混沌状态;在文本表现上则呈现出欲念的沉迷与理智的控制振荡不定的特点;而郁达夫能够成就自己的性爱文本,是与将性爱描写作为国家寓言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受争议的作家。他通过大量以性爱为主旨的作品,把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窘迫表现出来。性爱美是他小说着重表现的美感之一,同时也涵盖了郁达夫独特的人文精神。本文从欲望、欲爱、友爱和圣爱四个方面探讨郁达夫人文精神的性爱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劳伦斯与郁达夫同时在创作中产生了返真主义的冲动,多姿的大自然成了他们笔下烘托人物的客体,然而两者在审美意识上却表现出不同的取向;劳伦斯试图在自然客体中张扬主体的存在,而郁达夫却在自然客体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尽管两者之间有着艺术上的具体差别,但是创作的宗旨是相同的,作为时代叛逆者,他们从各自对自然美的理解立场出发,以达到作家心目中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赵玥萍 《考试周刊》2007,(51):121-123
郁达夫与劳伦斯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环境里从事创作,也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他们在对待美的具体认识和表现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别,但由于他们对整个审美意识的大体相似,通过小说作品塑造出给读者以美感的人物典型,这种美感不因民族的差别、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他们的作品的美学价值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主题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其性爱理想是两性之间灵与肉的和谐交流 ,这与其生命哲学和性宗教思想息息相关。然而 ,他在小说中表现的男女之间的三种关系却与其性爱理想存在着深刻的悖论。因为劳伦斯性爱理想的实质是树立男性霸权地位并对女性的独立进行压制 ,这是与作者自身的特殊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废都》饱受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当时突破常态的性爱叙事.其中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的压抑颓废与毁灭恰是知识分子用性的放纵对抗社会与国家的结果.同时,叙述者在庄之蝶与多个女人的性爱叙事中亦明确地把叙事指向瞄向了文化、社会的堕落、颓废而给人的精神所带来的巨大损害的批判.社会批判主题深刻而震撼.小说中对于女性自我身份的定位与追求主体性的吊诡叙事,也可认为是《废都》女性思考与书写对于此前的性爱叙事文本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