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2.
话说诸葛亮在刘备那儿当了军师后,闲着无聊,便出去溜达溜达.当走到一片小树林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一个手持时空穿越器的现代人.他不知道那人是谁,就摇着鹅毛扇问:"尔乃何许人也?为何打扮得如此古怪?"那人赶紧回答:"我是未来人,来这里玩玩."他瞧了一下诸葛亮的鹅毛扇,笑道:"没想到如此有名的诸葛亮先生竟用这般破烂的扇子.走,我带你到未来世界去买个高科技的电风扇.放心,钱由我出!"说完,没等诸葛亮同意,那人就一把将他带到了现代,也就是2008年.  相似文献   

3.
《快乐阅读》2008,(9):54-54
1.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1,(Z1):51
luyy□□□□abc@126.com:"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都这么说。姐姐,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一个诸葛亮吗?这句话说的是集体智慧用处很大。不过,如果那些臭皮匠足智多谋,估计一个就能对付诸葛亮;如果那些臭皮匠都是些没什么想法的人,估计三百个也别在诸葛亮面前站。其实这句话属于讹传,并非什么臭皮匠与诸葛亮有瓜葛,二者是八竿  相似文献   

5.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一节.街亭失守也使得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第一出"无功而返.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所选《失街亭)篇章,虽为节选,但其间人物描写性格之突出鲜明,历历如在眼前.笔者就文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诸葛亮加以分析,得其性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你们以为那本《三国演义》上所写的诸葛亮水上"草船借箭"只有一次吗?其实不然,有三次!只有一次成功了,诸葛亮怕丢面子,所以不让别人写出来。今天我就来揭露他!一日,周瑜见诸葛亮手持着"铁扇公主"那把"破扇"又在众士兵中高谈阔论,很是不服。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这些名字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吧!这不,我们班的一群"活宝"正在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国演义",看到他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三国演义》里的某些人物……神机妙算、才思敏捷之"诸葛亮"班级——王宣朝说起诸葛亮,紧跟着就是一连串"的成语: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雄才大略……可我要说的"诸葛亮"却是三我们班的王宣朝。你别看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和诸葛亮一点儿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吧:周瑜为难诸葛亮,向他提出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无理要求。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晚上,诸葛亮用载有草人的船驶向曹军,生性多疑的曹操下令放箭,让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曹操手里获得十万支箭。诸葛亮之所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周瑜布置的难题,就是因为他能巧用一个"借"字,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其实,在解答有些数学题时,当题目的条件不明朗或是相对较为复杂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一学诸葛亮,也去"借"一下,以便寻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借"一个数字,让题目的条件更充分  相似文献   

11.
曹操被涮记     
小鱼儿 《初中生》2005,(9):45-46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就这么跳下去算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诸葛亮初见魏延,二话不说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斩首.刘备惊问:"魏延有功无罪,何故杀之?"诸葛亮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果不出所料,到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魏延真的反了.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竞能算到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推荐词 诸葛亮,一个足以让国人骄傲,让世人景仰的名字!其"天下三分"的宏论、"三顾茅庐"的佳话、出师之前的忠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更是光昭日月,永垂史册.对于他,名家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而作为初中生,在读了<隆中对>和<出师表>之后,敢于发表看法,书写议论,且有见地,那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今推荐两篇初中生写的以"诸葛亮"为话题的佳作,对同学们如何读书,如何写作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知道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的渊博.典型人物如博学多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老先生不精通"地理",就没有至关重要的"东风","万事俱备"也就成了一场空,历史也就可能改写.地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地理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科学地安排生活和生产;学好地理,我们就可以"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可以知晓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认识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特征,更好地了解国际风云变化等.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15.
蜀汉与孙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是确定两国疆域的一场战争.其中,关于诸葛亮的态度,史载不详,历来论者虽都从<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等证据解释诸葛亮应该不支持伐吴,但他们都忽略了同在<隆中对>中也提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要求.而蜀汉政权倘若无法"跨有荆益",便难以实现其复汉的目标.以此,占领荆州成为必要的过程,诸葛亮对此不应反对.  相似文献   

16.
周锐 《小火炬》2008,(6):13-16
今天诸葛亮刚刚上班,张飞就来禀报。"先生,有人想见您。""什么人?""是个本国的百姓,他说他代表十户居民来向您反映情况。""让他进来吧。"这位居民代表站在诸葛亮面前了。诸葛亮问:"你从哪儿来?"柏兴说:"我住在离这儿一百里的一个县城里,我叫柏兴。""你要反映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事后诸葛亮,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然而,在学习中如果能做个"试"后诸葛亮,则是一种聪明的行为. "试"后诸葛亮,即考试后再做试卷上的题,能够百分之百做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历来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尚有分歧之处.有论者认为:诸葛亮在拓土开疆上远逊于曹操,此种观点实以北宋苏轼所论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今之论者也往往单纯从军事才能及其成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诸葛亮不如曹操.必须看到,诸葛亮与曹操的身份不同,他们发挥作用时所处的年代、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同时,评价诸葛亮,更应从其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以及德望人品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即从军事方面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就是他的军事智慧和军事才华相结合的典范.他谋划了联吴抗曹,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既闪耀着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出师未捷,因有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事实上殆无成功的可能.北伐未成,却反映出诸葛亮置艰危于不顾,矢志不渝、北定中原的意志.诸葛亮深具文韬武略,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3,(Z1):79
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先生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错,诸葛亮是古今智慧的化身,好像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但课堂上,老师介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许多调皮的男生却不服,他们喊道:"诸葛亮不会解方程!"我听后暗笑,心想这帮男生怎么这么搞笑。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会亲自教诸葛亮解方程!那是一次运动会结束后,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妈妈一开门就说:"你的好朋友在房间里等你,要你  相似文献   

20.
<正>为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诸葛亮来到东吴后,气量狭小的周瑜总是和他过不去。一次宴会上,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出个对子,若对出来,咱们就联手;对不出来,你就回家,如何?""军中无戏言,都督请说!"诸葛亮一脸从容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鷄;得志猫儿胜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鷄。"听出对方以"落魄凤凰"来奚落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