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各地区的彝族服饰大体相同。但是因环境、气候的不同而使各地区的服饰又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四川彝族的服饰就形成了大、中、小裤脚三种,其中什乍地区属中裤脚,甘孜州彝族的服饰大致可归入中裤脚这一范围。但是由于受到甘孜州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又呈现出一定的地区特点。例如明显的头饰区别、牦牛毛纺织品等这些服饰都充分体现了甘孜洲彝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但是至今在甘孜州彝族社会中还残留着一些母系文化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亲戚关系、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彝语称祭司为“毕摩”,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主要宗教职业者。在彝族聚居的甘孜州九龙县和泸定县都有毕摩居住,并且开展正常的宗教职业活动。毕摩不仅是宗教神职人员,而且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毕摩不但精通彝文,收藏了大量的经书,而且还收藏了大量的有关彝族天文、地理、历史、历法、医药、美术等方面的书籍。毕摩是彝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他们在彝族社会中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毕摩阶层也热情为信教群众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甘孜州实际,从体制、机制、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分析了甘孜州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国家对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深化改革的有关方针,分析了加快甘孜州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行性,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及以“三改三加强”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具有综合性、互补性强的特征,曾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被《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全省四个优先发展地区之一,甘孜州自身也将旅游业作为本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仔细分析这种增长,属于文化旅游范畴的份额并不大。从今年五一黄金周笔者在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所做的一个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国内游客有70%以上的人是受自然风光吸引而来甘孜州旅游的。也就是说,自然生态旅游是甘孜州旅游的主体,文化旅游人数不多,由此不难得出甘孜州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势必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甘孜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孜州彝族的宗教信仰在解放前还处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彝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逐步淡漠。但是由于族群认同感和怀念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彝族群众中,祖先崇拜的观念与习俗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提高甘孜州民居接待人员的素质,是甘孜州民居旅游进行合理有效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甘孜州旅游民居接待“百千万”工程行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加强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旅游文化的修养、掌握旅游服务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甘孜州民居接待人员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守着资源受穷”是甘孜州经济现状的真实写照,构建甘孜州境内川藏线经济走廊是甘孜州谋求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经济走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民族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全面实施缩小差距模式,首要困难是教育经费极度匮乏。现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很不利于甘孜州教育发展。要发展甘孜州的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获得教育投入的支持,这也是甘孜州获得教育投入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学习十五大,从甘孜州实际出发,分析了甘孜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方向和重点,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甘孜州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甘孜州彝族实行“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彝族人民思想觉悟、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变了旧的婚姻观念,婚姻自由,民族平等进步文明的婚姻习惯正在形成。“包办买卖婚姻,彝族不与外族通婚”等落后的婚姻制度将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旅游翻译强调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旅游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翻译活动。甘孜州旅游文本富含了当地深厚独特的康巴地域文化,为尽可能实现其文化信息在译文中的有效传递,文章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联系,并从原语同译语在语言特点、文体修辞以及文化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差异,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得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旅游翻译策略在甘孜州旅游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甘孜州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全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点建设和县域经济是甘孜州“三大经济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甘孜州的重点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既是甘孜州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也是增强甘孜州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富民裕县强州的必由之路。重点建设和县域经济都是甘孜州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乘胜前进。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是一个拥有52个少数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480万,主要分布在黔江(140万)、凉山(160万)、甘孜(65万)、阿坝(54万)等四个州、地。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彝族、满族、回族、白族、土家族、壮族、苗族、羌族等。过去少数民族技工培训由于历史和社会、地理等原因,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自1978年建立第一所少数民族技校——凉山州工业技工学校以来,迄今已发展到20所学校(其中:黔江1所、凉山11所、甘孜1  相似文献   

16.
李彦靓,西南财经大学2008届毕业研究生,曾任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职务,2008年考取选调生,曾在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康定等地工作,曾任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双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13年10月起任共青团竹山县委书记。○成都到九龙:格桑花香,梦想路长  相似文献   

17.
本论述了甘孜州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根据甘孜州的实际情况及其化旅游资源特色对甘孜州的旅游资源作了片区规划,并将甘孜州化旅游定位为:生态旅游、丰富多彩的康巴化旅游和格萨尔王故乡旅游。最后对康定、泸定、丹巴、德格等地 的主要景点提出了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8.
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甘孜州九龙、雅江、康定、泸定和丹巴5个县的12个行政村的312户失地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农民在失地后的风险认知和利益补偿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大部分失地农户对利益补偿标准不满以及在失去土地后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就此结合甘孜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入股的"土地换股份"的长效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甘孜州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的总体目标,综合开发甘孜州特色产品——食用菌就成为增加农牧民就业门路和经济收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长效途径。本文从甘孜州实际,浅析如何综合开发利用特色产品——食用菌。  相似文献   

20.
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之间保持着脉络清晰的家支谱系,有骨肉相连的亲戚关系。他们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方字,即彝语、彝文。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他们之间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