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质朴而粗俗,却又好勇斗狠,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拜孔子为师以前,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因此不但不生气,而且每次见到他,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子路被感动了,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2.
沈淦 《教书育人》2004,(6):58-5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门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称为儒家。”顾颌刚在这里所说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其论断也是恰切的。 孔子的弟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依据史料记载,孔子弟子有生平事迹的有三十多人。 孔子于公元之前479年去世后,据《史记·儒林传》记载:“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居楚,子夏居西河……。”孔子弟子分散各地,  相似文献   

4.
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的《论语》原文中,子路(含季路、由、仲由)共出现了82次,42条目。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出现了30次,其中孔子教授子路15次,子路主动提问孔子15次。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26次,其中对子路提出表扬的有8次,对子路进行批评的多达20次。这位频频出现的弟子,出场总伴随着孔子对他的斥责亦或是他对孔子的批评,正是孔子对子路的批评教育,使子路由一位言行粗俗的弟子,成为一名擅于政事、克己守礼的翩翩君子。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叹息     
孔子设立私学后,曾说凡是自愿送我十条以上肉干的人,我没有不收他做学生加以教诲的。因此,门徒云集,贤人众多。颜回,仁爱;子路,勇猛;曾参,孝道;子贡,口才颇佳;子张,有军事才能……孔子对弟子的论断和评价一向是恰当的,可偶然也有失察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尤其在教育方面,他有杰出的贡献。一般人都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指名提出七十七人,并说都是“异能之士”,就是说孔子有奇才异能的弟子七十七人。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是多方面的,只对教学与学习的言论,《论语》一书中就有四十六处。而且有许多言论的观点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至今还适用,值得学习,至少值得参考,我择其要者,分论教学与论学习两部分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子路简论     
孔门诸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论语》有41章提及,由此可见他当日的的活跃。他尚勇的精神,坦荡的胸襟,以及勇于诘疑而又虚心服善的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看法,认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谓“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而实际上,孔子对子路也相当器重,感情极为深厚。颜回早夭,孔子有“天丧予”之叹;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孔子为之覆醢,在在表现出孔子对他们相知之深,期待之厚。大体上,子路和颜回代表了孔子的两个方面,两个极致:进取与潜善,立行与坐议;阳刚与阴柔;治世与修身。本文拟就子路的生平与思想钩勒出一个轮廓,并与颜回作一横向的比较,希望能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帮助。因为笔者认为,研究子路,是研究孔子的一道桥梁,一队偏师。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比如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问孔子,有了一个好的主意就马上去做吗?孔子回答:不行。接着,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就督促他:听说了就要做!公西华大惑不解。孔子就解释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要鼓励他;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就有意抑制他。老夫子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相传孔子当时的追随者很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相似文献   

9.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孔子与弟子云游于郑,被反对儒学的一个权贵抓住,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郑地,并且保证再也不传授儒学,不然杀头。弟子都很为难,只见…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的弟子都是“活雷锋”,在乱糟糟的春秋时代努力做好事。  相似文献   

11.
【原文】“名师出高徒”,事实真的全是这样吗?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可见有两千九百名弟子都很一般,其中还有白天睡大觉的被孔子斥之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就说“七十二贤人”真正算得上高徒的实际上只有子路、冉有、颜惠等十来个。由此可见,名师未必出高徒。古今中外有很多高徒也未必出自名师。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铁棒磨成针的启示下,奋发努力,终于成为“诗仙”。李白即便有师,也不会多有名气。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因为爱提一些老师也答不上来的问题,最终被赶出了校门,只好回家由母亲教。可他…  相似文献   

12.
子路坟     
子路坟为濮阳名胜之一,座落在市区京开大道西侧。经过整修的子路坟,坟冢高大、殿堂宏伟碑碣林立,青松翠柏颇为壮观。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泗水)人,是大教育家孔丘的弟子。他小孔子九岁,为人正直勇敢,诚笃忠信,勇力过人“有闻过则喜”的美称。孔子很佩服他的品德和才学,曾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在列国间很有声望,曾做过鲁国大臣季孙氏的总管。后来到了卫国先在蒲邑(长垣)为宰;后任卫国权臣孔悝的家臣(掌管府内事务的官)。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丘"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的弟子中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闵子骞、颜回、仲弓,工于政治的有子路、冉求,能言善辩的有宰予、子贡,文学方面突出的有子夏、子游等,可谓硕果累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不断  相似文献   

14.
子路是孔门众弟子中待孔子亦师亦友的弟子。孔子对子路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路的个别化教育;二是子路对孔子言行的质疑与规谏——教学相长的典范。此外,子路作为孔门弟子中由坏变好的典型,具有教育意义,子路形象的多面性与丰富性也给人带来亲切感。  相似文献   

15.
丁春美 《语文天地》2011,(14):29-30
近日再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禁慨叹孔子及弟子的闲情逸致:暮春时节,披着春服而咏归,享受着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可这样的享受生活并没有影响孔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没有影响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人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孔子还跟别人学琴,听了《韶》乐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做着今天看来与学习无关的闲事。可正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的弟子都是"活雷锋",在乱糟糟的春秋时代努力做好事。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3)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吗?”孔子回答:“有父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又一次.冉有也问孔子:“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吗?”孔子回答:“是的,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孔子另一弟子公西华不解,问为什么同样问题回答不一。孔子告诉他说:  相似文献   

18.
质疑的价值     
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生活在专制压抑下,国民大都以皇上、权威、名人、书本和古之圣贤为真理之标准,但质疑、批判的火花始终没有熄灭。其中“学贵有疑”就是一例。孔子时时教育弟子要“多闻阙疑”。事实上真有弟子敢与他叫板,子路便是突出的一位。一次晋国范氏的家臣佛邀请孔子前去,急于出仕的孔子跃跃欲试,立即遭到子路的“问难”:老师您曾经说过,君子是不到坏人那里去做事的,现在佛在中牟叛乱,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解释?孔子哑然,但还是打消了前往的念头。清代著名学者戴震6岁时读《大学章句》问老师:“《大学》是周朝的书,而朱熹是宋朝人,他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孔子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并以“德行”冠于首位。在评价学生时,孔子也总是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在三千弟子,七十贤人中,孔子最喜欢、最称道的,就是居于“德行”之首的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以下引《论语》,只称篇名)“回也其庶乎!”(《先进》)颜回的道德修养,差不多达到顶点了吧!颜回不幸短命,孔子悲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对于颜回的死,孔子哭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20.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