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显然,培养出能为农村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技术人才,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要适应农村的发展。本人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1992,(5):27-28
我校是一所建校时间较早、师资力量雄厚,设备比较齐全的全国重点中专学校。现有教职工331人,在校学生1484名。建校35年来,为社会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690名,短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近两万名,对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近几年,学校坚持“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发挥人才、技术、设备优势,面向农业,直接开展社会化服务,取  相似文献   

3.
岳各庄中学是一所有二十一个教学班和近一千名学生的农村中学。学校党支部遵照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在公社党委领导下,依靠贫下中农,学习了先进学校教育革命的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和公社、大队十年远景规划提出的新课题,从这学期开始,在初二以上各个年级,开办了文艺创作、机电、科学种田、测量等十五个各种类型的专业班。他们以战斗  相似文献   

4.
韩梅 《教师》2010,(33):15-15
中职学校培养了社会需要的生产和服务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质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一方面取决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更关键的是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中职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显然,培养出能为农村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技术人才,是农村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6.
“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它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是通过人才的培养来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后进学校的思考祝世君“教育改革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则要求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当前摆...  相似文献   

8.
<正> 第一、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竞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既明确了教育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教育必须为建设服务。实践证明,脱离社会要求的成人高校是没有活力的。这实际上是个办学方向问题。对于办学学校来说,关键是搞好服务。只有服务,才能发展;只有服务,才有生命。这就要求:①成人高校必须明确办学方向,即所办学校不能与社会需要脱节,学员学习不能与生产,工作实际脱节,而是“你要学,我来办”。这是衡量办学方向的基本标志。②成人高教必须贯彻“一要改革,二要发展”的方针,当前最大的改革就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办学方向,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结构和办法,调整布局,理顺成人教育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具有时代性的科学表述。《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对指导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针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方针中包含的这四层意思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过来还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就规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1.
周刚 《文教资料》2006,(30):3-4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达一目的,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而要实现这一联系,承担主要教育职能的教育主体——学校教育就必须加强与社会、家庭的结合。因此,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青少年教育网络,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必要保证和基本前提。一、现状总的来讲,存在着若干“错位”与“不到位”: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无论…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学校应当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校28班的同学以“怎样认识学习与劳动、理論与实际的关系”为题,围绕教育方针开展了一场生动、活泼、有力的大辩论。辩论会通过充分的摆事实、谈体会、讲道理,最后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必须培养学生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必须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感性知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肥东县张集中学,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支援农业生产,为普及大寨县作出贡献,促进了学校教育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正确贯彻教育方针,必须克服“三脱离”做到“三结合”。这是教育能否为政治、生产服务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中两条道路的斗争。我认为语文教学做到“三结合”有两方面的含义: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把当前政治斗争、生产建设的具体生动的事实、先进的生产方法、科学知识充实到教学中去,这可以说是改进教学内容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正确了解分析教学对象,以便教学时根据不同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新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除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对某一具体任务、生产环节的操作能力。而现在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后什么都不会做,丧失了就业的竞争力,这一问题已经给职业学校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出了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这里我想谈一淡业余红专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党的教育方针,从来就是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群众业余教育如何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很显然,当前业余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大力促进业余教育更好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是一切学校贯彻教育为政治服务的中心问题,也是一切业余学校巩固和发展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牛乡地处邓州市东北15公里处,2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近年来.乡中心校成教工作认真落实“科技兴乡”、“成教兴农”的战略,牢固树立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思想,推进了全乡经济跨跃式的向前发展,形成了全乡“一区三带”的种植格局(蔬菜轮作区,烟叶生产带,棉花生产带,辣椒生产带),进而,建立专业村10个,科技示范村13个,科技示范户179户。各类实用人才2200多名,初、中级技术人员448人。使全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00元,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乡成人学校也被评为省定一类成人学校、地级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疑地,要认真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以育人目标为中心的社会活动。我国《教育法》以《宪法》为依据,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提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作了法律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明确地规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完成这个育人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学校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教书、管理、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有效地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