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填空题(1-2每题2分,第3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6-7每题8分,共33分)1.在○里填上>,<,=.91元-23元○77元9角 9角○2元2.填>、<、=.50厘米 60厘米○1米43米-8米○35米3.4.23÷7这个算式,商是(),余数是().5.5×7=□读作()乘以()等于()表示∶6.7×()=49()÷4=836÷()=96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1.8的2倍是(),8是()的2倍。2.在5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9 9 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45÷5=9可以表示45是()的()倍。5.7的3倍是(),算式是()。6.2时=()分2分=()秒180分=()时120秒=()分7.在○里填上“>”“、<”或“=”。4时○300分1时40分○1  相似文献   

3.
一个数除以9,所得的余数叫做“九余数”。例如,111÷9=12……3,8314÷9=923……7,“3”就是111的九余数,“7”就是8314的九余数。而一个数的九余数又等于这个数各位上数字和的九余数。例如:9260的九余数是8,即(9 2 6 0)÷9=1……8。要求一个数的九余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满9就  相似文献   

4.
商不变性质,课本上是利用一个除法算式6÷3=2依次分别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10倍而得到的一组算式:60÷30=2,600÷300=2,6000÷3000=2来说明的。例子具体明显,学生极易接受。又通过例9、例10的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多位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简便算法。例11是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算式8500÷200=42……100来说由于余数“1”是在原来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1个“百”,而不是“1”。根  相似文献   

5.
在教“数的整除”意义时,一位老师用筛选法筛出新授知识,笔者认为筛得妙!教者先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6÷0.5=32 4.8÷0.2=24 26÷2=13 18÷30=0.6 0÷0.8=0 0÷23=0 9÷2=4……1 3.5÷7=0.5 接着出示如下几道思考题: (1)这组题中哪些没有余数?  相似文献   

6.
"商不变规律"在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中,对于余数的判断常常是难点。尤其是当遇到"300÷11○600÷22"这类比大小的习题时,学生的困惑就尤为明显:为何商一样,余数不一样,这两个算式却是相等的呢?要想突破这样的认知困惑,教师就要从知识的内在本质入手,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明白余数的意义及其与除数的关系,无痕修复知识断层,最终破解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第二小学(邮编:425900)刘锦爱老师来信:某乡修一条660米的公路,平均分给10个村,每村出12个劳力.平均每个劳力修多少米?还剩多少米?学生中出现了下面三个解答:660÷10÷12660÷12÷10660÷(12×10)=66÷12=55÷10=660÷120=5……6=5……5=5……60反复检查了学生的做法,没有发现错误,结果用分数表示的话,都是521.但为什么商都是521,而用余数形式表示商时,三个余数却不相同呢?而下面三个算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55÷11÷555÷5÷1155÷(11×5)=5÷5=11÷11=55÷5=1=1=1申眼镜的答复——首先,题目中问“还剩多少米”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贵刊1997年第8期问题研究的《为什么会出现三个不同的余数》一文,颇觉有趣。为此,对刊中的三种解答方法作了如下研究。根据原文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分析可知,是一道等分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题目是将105棵树平均分给三个班的(15×3=45位)小朋友种,即把105平均分成45份,正确的算式应是③105÷(15×3)=105÷45=2(棵)……15(棵),那么①105÷3÷15=35÷15=2(棵)……5(棵)和②105÷15÷3=7÷3=2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使用冀教版数学课本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一道计算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余数各不相同,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在学习除法的简便算法时,其中一种方法是将两位数除多位数改用两个一位数连续除多位数,如540÷36=540÷9÷4,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是在随后的练习题中遇到这样一道题:630÷12,由于同学们将12拆分成不同的组合,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1)630÷12=630÷3÷4=210÷4=52……2(2)630÷12=630÷6÷2=105÷2=52……1(3)630÷12=630÷2÷6=315÷6=52……3计算中都没有错误,但余数为什么不同呢?我们又将式题按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余数除法是整数范围内适用的,对于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尤其是整百、整千、整万……整亿……,是否可利用商不变性质来进行计算呢?本文着重从基本概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结论推广来加以说明。一、基本概念1.有余数除法参看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六年制第八册第78页:像 25÷3=8……1 39÷2=19……1184÷12=15……4那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  相似文献   

11.
《课堂内外(小学版)》2007,(6):I0002-I0002
一、直接写得数。600×4=630-70=80÷20=0×130=121÷11=98×20=600×3=84÷6=350÷50=72÷12=13×50=54 38=720÷90=25×8=400 350=二、填空。1.①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②28平方千米=()公顷③500毫米=()分米④3千克=()克⑤6000平方分米=()平方米⑥112时=()分2.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①大楼高30()②轮船载重30()③小红身高140()④轮船每小时行30()3.下列括号内最大能填多少?①60×()<258②46×()<217③()×24<100④()×53<3024.在○里填上“>”、“<”或“=”。①300厘米○3米②800克○8千克③小红买了20个本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占总数的(…  相似文献   

12.
哪种解法好     
数学课 上,梁老 师让同学 们在 …… 的 里填 4□÷8=6 1 □上合适的数。兰兰 是 这样 想 的:假设 的 商 是 ,没有 余 数 ,那 么 4□÷8 6根据 乘 法口 诀 “六八 四 十 八 ”可 知 , 里 应 填 。 现 在 余数 是 □ 8,那么 里 的数就要比 多 ,应填 。填法是 ……1□ 8 1 9 4 ÷8=6 9。1华华是 这样想的 :根 据算式的 意义, …… ,可以 4□÷8=6 1看成把 多个苹果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还余 40 8 …  相似文献   

13.
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除了要看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外,更重要的是看他们能否独立地探求新知识,是否善于识别和筛选信息,并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7400÷800=9……()。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强是这样做的:7400÷800=9……2。我摇了摇头。“为什么呢?”李强不解地问。“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把7400÷800看做74÷8,那不是商9余2吗?”他自言自语道。“74个百除以几个百,余数肯定是几个百,不可能是几个一或几个十。”王立晨说道。“不可能是几个百,假如余数是200的话,利用商不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教师借助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例题“:有6个梨,每3个装一盘,可装几盘?”并诱发学生自主列出算式:6÷3=2(盘)。接着,教师添加一个“梨”,提问学生“: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学生不难列出算式。再接下来,教师又把“梨”的个数分别设为8个、9个、10个、11个,让学生把教师发给的“纸片梨”、“纸片盘”拿出来,前后两桌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并要求写出算式。交流时,各组代表纷纷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6÷3=2(盘)7÷3=2(盘)……1(个)8÷3=2(盘)……2(个)9÷3=3(盘)……0(个)10÷3=3(盘)……1(个)11÷3=3(盘)……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实况教师出示三个算式:5400÷900=6;540÷90=6;54÷9=6.问:"三个算式商都是多少?这三个算式相等吗?"生:三个算式商都是6,这三个算式相等.(师  相似文献   

16.
()×()=()()×()=()口诀:我踢的既不是25下,也不是16下。我踢了16下。?一、填一填,你能行1.2 2 2 2 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2.一个角有()个顶点,有()条边。3.4×5=20,读作(),其中()和()是因数,()是积。4.1米=()厘米14厘米-8厘米=()厘米40米-5米=()米。5.七八()六()四十二()九四十五6.看图列式7.在○里填上 、-、×、>、<或=4○6=2425 8○352×6○1230○6=2415○20=355×7○328.()里最大能填几?()×4<297×()<509.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分别是()、()。10.3个同学踢毛毽子,他们分别踢了16下、20下、25个。1.小平踢了()下。2.…  相似文献   

17.
估算的妙用     
每次学计算都有估算,为什么我们要学估算呢?因为估算很有用。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可以用估算。比如:367÷7○50,可以这样想:先把367估成350,350÷7=50。但是我们是把367估小了之后才得到50的,所以实际结果会比50大,要填大于号。那么就不用算出准确的得数了。估算的方法不止一种,我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活动一:初步感受表内所有的除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表内除法掌握得已经比较熟练了。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直接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老师知道表内除法你们已经学过了。谁能任意说出一道表内除法算式?”生:56÷8=7。生:48÷6=8。生:81÷9=9。……任意说出一道表内除法算式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都争先恐后地说着。我趁机接着说“:这么多同学都想说,看来表内的除法算式可真不少。那你知道表内除法算式一共有多少道吗?”这个问题一出来,不少孩子都皱起了小眉头。接着,有的不自信地说:可能有60多道吧;还有的说:应该有70多道。答…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练习设计如何体现区分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近日,有幸听了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的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让我受益匪浅。课始,为了不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刘老师没有在投影屏幕上呈现常见的标题,而只出示了4道算式:32÷8、45÷9、29÷4、56÷7,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计算,感知这4道算式相同中的不同之处。由于这些算式中的数据较小,干扰因素也少,因此,大多数学生通过口  相似文献   

20.
问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3……□□□÷□=21……1分析与解:同学们都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3=23……□中,余数一定要比3小,余数可能是1或2,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能是3×23+1=70或3×23+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