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基于不同标准的双竞争专利联盟市场绩效的动态博弈模型。考虑一个由上下游两部分构成的完全信息垂直结构市场,其上游是专利标准许可市场,下游是差异化产品市场,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竞争性专利联盟情况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并与单一联盟情况下的市场绩效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具有更高的市场绩效:(1)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设置的许可费,有利于新企业进入下游产品市场,促进下游厂商的竞争;(2)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收益,促进了上游企业的竞争,将利润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3)双竞争联盟降低了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产品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社会总产量,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2.
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晓君  梅开 《科研管理》2010,31(1):64-68
摘要:通过引入专利联盟成员的实质性专利产出函数研究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问题。考虑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专利联盟成员选择研发投入;在第二阶段,专利联盟设定单位联盟许可费率;在第三阶段,专利联盟成员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他们的产量。结果表明:在专利许可费收入按数量比例规则分配的条件下,纵向结构专利联盟鼓励其成员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创新有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准的专利联盟组建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结银  陶爱萍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24-1332
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专利联盟的组建和稳定性问题。针对现代专利联盟与标准紧密结合的事实,证明了事后的专利联盟因专利持有人搭便车和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敲竹杠的动机而难以维系。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持有人对许可费进行联合承诺则能够引导事前专利联盟形成。作为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事前的专利联盟是稳定的并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针对专利联盟在序贯专利竞赛条件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在多样化专利关系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同时描述企业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比较有、无联盟两种模型均衡的基础上,得出联盟对各阶段研发强度的影响,及联盟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不受专利关系影响,专利联盟总会提高各阶段研发强度,因此是鼓励创新的;且联盟能抑制领先者垄断市场的动机,提高外部参与者的研发积极性;但当且仅当专利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是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  相似文献   

5.
刘小鲁 《科学学研究》2011,29(4):619-62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项初始专利技术的序贯研发模型讨论了序贯创新背景下最优专利宽度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专利宽度对创新阻塞的协调机制以及专利联盟的社会福利效应。在该模型中,专利宽度的调节不仅能够影响后续创新对初始专利技术的侵权概率,还可以改变现有专利技术的实际数量。研究表明,最优的专利宽度应当使事后专利许可下初始专利的期望许可价格等于诱使厂商进行初始研发的临界价格。这一专利宽度水平不仅可以为初始创新提供必要的激励,而且可以限制事前许可价格和事后许可的期望价格,从而缓解许可收费对后续研发决策的扭曲。由于专利联盟的联合利润最大化定价会阻碍专利宽度对事前专利许可定价的调节,因此专利联盟无法增进社会福利,反而可能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寡头垄断市场,考虑竞争能力较强企业投资研发新技术的可能性,对内部创新企业面对不同竞争能力的两个在位企业时的专利许可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在内部创新企业与竞争能力较强企业的边际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研究表明:当专利许可不能阻止竞争能力较强企业投资研发新技术时,将降低市场总利润及社会福利;反之,专利许可对市场总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由弱势企业将专利技术商业化所需投入成本与竞争能力较强企业研发新技术所需投资额的大小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和普遍意义的专利联盟.本文基于 Kim的分析框架,讨论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对联盟成员企业利润、市场竞争及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能够使联盟成员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充分说明专利联盟的构建是有其内在利益驱动的;二是专利联盟的专利许可费用构成了阻止性进入壁垒,使下游专业化生产商被排除市场,这说明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具有市场垄断性;三是专利联盟降低了最终产品价格,社会福利效应显著加强.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但是对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化制造商则具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8.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的经济效率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古诺标价模型基础之上的。本文建立了更加符合现实的关于专利许可的两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下游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寡头垄断市场,都存在一个弱占优战略均衡。均衡时,产业链联合利润达到最大,且产出等于专利联盟进行联合许可的产出,而总许可价格比专利联盟时的许可价格更低。 这意味着由传统的古诺互补品问题而引发的“古诺效应”并不成立,互补性专利的交易并不需要通过专利联盟许可来克服专利许可交易中出现的所谓诸如“专利丛林”、“费用叠加”、“专利挟持”、“反公地悲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拥有互补性专利的双寡头厂商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专利交易,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交叉许可授权和专利联盟授权.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不同专利交易方式的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三种专利交易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从企业层面来说,专利联盟授权是企业最优的专利交易方式,因为专利联盟授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应该认真审核积极引导专利联盟的组建,因为专利联盟授权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专利许可是企业专利战略中的最核心部分之一,专利联盟正不断涌现,专利联盟成员企业的独自专利许可投入决策是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表明,联盟成员独自许可投入对联盟许可收益的影响、对自身其他专利收入的影响、对其他联盟成员收益的影响、联盟成员的联盟收益分配比例等,都会对最优独自许可投入产生影响。而联盟成员之间独自许可的替代影响不会对最优许可投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