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课堂”是教育和谐、公平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它直接表征着教育和谐与公平及其实现度,创建“和谐课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课堂”必须实现“课堂公平”;坚持“以生为本”;体现“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本、互动”等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着人文关怀的融洽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近年来成为高校“两课”改革的亮点。但实际操作中,实践被限制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并有形式化的倾向。为此,必须在坚持传统实践教学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实践教学课堂,把“两课”实践教学课堂延伸到校园和社会,并把相应的考核办法延伸到新的课堂,从而形成“两课”实践教学的七个课堂,构筑全方位考核学生德育养成的“两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高校要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围绕育人中心,做好学校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好课堂,宿舍工作,努力实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 教育理论界近年来对于相关问题的争论与探讨,体现了人们对于课堂的实质及课堂教学价值的积极关注与反思。 从模式来看,传统课堂是一种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从中国古时的“六艺”、“四书五经”到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西方早期的“博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直到近现代的“学科体系”,知识,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和“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摸索着最佳的“新课堂”形式,其中“生成性”课堂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术语,而语文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也早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众所皆知的新课程理念。然而当“生成”一词在课堂上、校园里、论坛中、教育教学杂志上成为舌尖上的热点时,我们不得不凝神静思——在我们为体现“生成”而生成的课堂实践中,“生成”是否也应该贴上“打假”的标签!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份关于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中说,赋予学生兴趣和乐趣,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基本职责。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论如何“新”、怎样“改”,学校“赋予学生兴趣和乐趣”的“基本职责”不会改变。那么,新课改到底要“改”什么?要“改”掉死板、臃肿与沉重,要“改”掉压抑、痛苦与茫然,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活灵性、舒展心灵、活跃思想、陶冶情操之地,要让师生共享生命蓬勃向上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在考察数学课堂学习现实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它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动力源,包括: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和“意向生成”3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用问题”的系列作和构成“教学用问题链”.“教学用问题链”是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