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2.1亿网民。互联网聚集的人气、展开的场景与揭示的真相,已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发布的平台,还是群体意见市场的一个集散地,能在网络上及时地、大范围地聚集和组织起各种群体,并充分有效地营造出一种网上网下互动、交流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外群推荐聚集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群推荐是对群体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技术,群推荐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聚集,即将针对个体的推荐项目聚集成对群体的推荐,或者将个体的偏好聚集成群体的模型,聚集策略就是在聚集时所采取的方式。通过文献的梳理,介绍群推荐的群体形成和生成推荐过程,比较聚集策略的类型和应用,对聚集中存在的尴尬和隐私问题、群成员间交互问题、成员间差异性问题和基于群成员社交影响力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并展望聚集策略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毛琦 《记者摇篮》2004,(4):48-48,53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由于经常参加各种摄影创作和影展,我渐渐地发现了一个很特殊的老年摄影者群体(包括摄影家与摄影爱好者),这个群体的很多表现令人惊讶:一,外出创作的时候,最舍得砸钱、设备最好的是这些老年人,他们积蓄不少,很舍得花钱,年轻人只能垂涎三尺;二,影展中获奖的很多是老年人,他们  相似文献   

5.
小议“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物质资源的工矿企业有企业精神,开发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也有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是时代特征与图书馆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图书馆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反映了图书馆人员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是历代图书馆职工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打工群体,不断打破自身的沉默。据说这是第一个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是打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对自身的一种特殊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蚂蚁效应"形象地呈现了集群的力量,既可以帮助蚂蚁建成它们理想的"家园",也可能以隐匿的方式产生不可预知的巨大破坏力,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群体传播时代,网民之间的自发互动与聚集行为与蚁群行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其产生的社会效果亦是利弊共存。只有厘清了群体传播的表层特征内在动因,才能辩证看待当下最具传播力与爆发力的这一传播形态,从而尽力规避其传播风险,更有效地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稍稍留意这两年中国电视的荧屏,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革命性的变化一“电视对于人的关注”,我们已走过了由事件和生活流程向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的过渡,并开始大规模地关注人、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人们的内心和不同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深层的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以及对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及引导。电视对人的关注不仅集中在个体,还有群体的反映,更可推而广之到整个民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闻记者队伍前仆后继对真理的追求,由于新闻记者队伍无私无畏对正义的捍卫,还由于他们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客观公正的真相报道,所以,新闻记者队伍,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尚的群体。因此,人民大众送给了记者们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号。老百姓送给记者这个称谓,按照常理来说,记者们必定是个个都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惟恐玷污了“无冕之王”的雅号和亵渎了人民大众的信任。遗憾的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些记者,对“无冕之王”四个字错误地理解为记者的头衔是一顶王冠。有了这顶王冠,便可以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清河县“纳税捐官”的背后,是近几年各地涌动的“富人从政”现象。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这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家和其他先富群体的参政热情。在获得了经济地位之后,越来越多的“富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对于在“富人从政”的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钱权交易或官商勾结,普遍存在着担心;而游戏规则和制约机制的缺失,更加深了这种疑虑。从更长远来看,这一过程,可能打破传统的社会格局和平衡。实际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商人群体和其他群体的影响,现在远不能准确地预计。  相似文献   

11.
郑雯  黄荣贵 《新闻大学》2015,(3):101-109
互联网用户存在趋同类聚和同质分类的过程,表现出独有的"在线社群"结构,揭示这一潜在的社群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空间的基本属性。本文聚焦微博用户多元化的公共参与行为,对2014年上半年传播范围广泛的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进行潜类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统计建模,从经验上拟合出"公共事务冷漠群体"、"严肃政治关注群体"、"公共安全关注群体"和"高参与度群体"四类在线社群,并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属性与微博用户公共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空间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但互联网空间的碎片化过程仍然具有一定规律,分化与聚集趋势并存。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空间"过度政治化"的判断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间仍然更多地呈现出"公共空间"而非娱乐化空间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才群体”,是指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组合。新闻人才的群体效应,就是新闻单位为了发挥新闻媒介的特定功能,按照效能、系统、互补、协调、更新等原则,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新闻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作品,出人才。同类相聚是事物存在运动的一种现象。考察一些人才聚集的新闻机构,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新闻人才群体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他们才能出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形成了人才群体的中心。抗战时期的《大公报》最典型。报社经理兼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张栋 《新闻天地》2004,(2):27-27
媒体天天在发布着悬赏令:“在南京、上海,许多人成为新新职业者——新闻,‘线人’,如果您有重要新闻线索,请拨打新闻热线……一经采用,即可获得丰厚稿酬。”一夜之间新闻“线人”似乎成了令人羡慕的一份职业。作为一个在我们身边若隐若现的词语,我们对“新闻线人”这一职业知之不多,但在我们身边,“新闻线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4.
栾轶玫 《视听界》2013,(1):125-125
新年来临之时,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喜欢聚集一处,读秒倒计时来共同迎接这一新的时刻,于是有了“跨年”这个时点与词汇。电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创制团聚”的角色,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狂欢。跨年晚会就是这样一个电视产品,它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机械的团结”来共庆新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 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  相似文献   

16.
“青年文明号”——一个划时代的青年群体,一个闪亮的荣誉称号。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档案局根据本单位年轻人多的特点,坚持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切入点,把各项业务与创建“青年文明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履职责、强素质、讲效率、树形象”12字方针为核心,以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房艳焱 《出版参考》2005,(5S):28-29
北京市海淀区聚集着众多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可以说是北京市的文化中心,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学校和学生,才使得考试用书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11日,一场空前的网络消费大狂欢开始了.上百亿的营业额背后是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空前的花钱热情.一则新闻说,一位"网购达人"为了抢购到心仪己久的商品,从11日零时开始就坐在电脑前搜索商品"血拼".由于精神过度集中,血糖含量急剧下降最终晕倒电脑桌旁.在一个信仰缺失而所谓文化多元的国度里,似乎只有打折消费才会聚集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也似乎只有在打折消费的时刻,人们才会表现出如此执著强大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19.
《工蜂》之廉思 刘昕亭:随着新书《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的面世,廉思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接近或者说显影一个弱势的群体,而这个所谓的"底层",多少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蚁族"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工蜂"作为在大学任教的青年老师,更是我们常识中的绝对"中产",但是却以"底层"的自我认知显影.去发掘并且凸显出这样一个个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与情感,梦想与焦虑,从最初的"蚁族"到现在的"工蜂",我想这些研究对象的选取,恐怕并非草率,这是与您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关,也与您个人的理想和作为一位学者的抱负有关.我很想知道,是出于什么样考虑,促成您选择这些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前,黄寺大院的孩子跟院外的孩子打了一场大架。打架的原因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谁都瞧着谁不顺眼。那天好像是一个下午,我们一大拨儿人刚把院外的一堆痞子灭了,正聚在一起做饭庆祝。还没等锅里的老母鸡炖熟,忽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嘈杂的叫骂声,跑到窗户前一看,楼下竞聚集了二、三十人,他们群情激愤,手里拿着菜刀、木棍和板砖,正嚷嚷着让我们下来。见这帮入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