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虚杰 《金秋科苑》2008,(13):59-61
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在一片陌生的获奖者面孔中,人们看到了熟悉的李政道先生坐在嘉宾席中。1957年,也是在这里,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那时,李政道只有31岁。  相似文献   

2.
1957年12月11日,持中国护照的两位青年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登上了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领奖台,领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开了中国人荣获诺贝尔奖的先河。当时,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但你是否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杨振宁、李政道是因为“关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 1957年,是中国人在人类近代科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首次有两位中国科学家以革命性的深邃理论成就获得了在科学上有至高地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现在为止,这也是诺贝尔奖正式记录中仅有的两位登记为中国国籍的得主。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名字从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曾涛:2001年,我们栏目转播了诺贝尔奖的百年盛典。在准备  相似文献   

4.
尊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许多著名学者都烙守儒气伦理十足的师道,李政道就是一个典范。1957年10月,瑞典诺贝尔奖评委会郑重通知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我国学者李政道,评委会决定将当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他和他的合作者杨振宁,以表彰他俩在发现弱作用下宇称不...  相似文献   

5.
朱清时: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使我们无缘诺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12月10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自1957年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以来,中国人一直希望本土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这一期待,延续了50多年。为什么诺贝尔奖总与我们无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大学的创新能力弱,不是我们的投入太少,也不是我们的人才队伍不足,关键是我们缺乏利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10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自1957年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以来,中国人一直希望本土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这一期待,延续了50多年。为什么诺贝尔奖总与我们无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大学的创新能力弱,不是我们的投入太少,也不是我们的人才队伍不足,关键是我们缺乏利  相似文献   

7.
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1日,在喜迎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80寿辰之际,清华科技园“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的揭幕仪式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李政道博士,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清华美术学院领导和清华科技园领导等400多位来自艺术届、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李政道博士与邹佩珠女士亲自为雕塑模型揭幕,共同揭开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这项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特殊意义工程的序幕。与此同时,由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也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求是"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倦追求,成就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θ-τ"之谜从中一步 步解开。  相似文献   

10.
"求是"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倦追求,成就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θ-τ"之谜从中一步步解开.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21世纪人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在2001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与清华大学发起举办了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推  相似文献   

12.
郭昊 《科协论坛》2005,20(5):48-48
本刊讯4月15日上午,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大会并致辞。九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朱光亚,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李政道,国内名物理学家彭桓武、何泽慧、冯端、陈佳洱、赵忠贤、顾秉林等出席大会。纪念大会由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主持。  相似文献   

13.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0,(11):98-99
<正>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杜甫在他的《曲江二首》(其一)里写下"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一千二百多年后,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取原诗之意来鞭策自己并激励  相似文献   

14.
6月9日上午8:30.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建所3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宇、李政道,北京大学原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佳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解思深、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有很强的联系。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正图解科学快乐成长触摸科学快乐成长创刊于1937年,中国创办最早的科普期刊80余位院士题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推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入选《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目录》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指定读本江苏省教育厅推荐读物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定读物江苏省十强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和夫人秦惠(竹君)女士,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于5月21日到25日来陕访问,24日到西北大学进行了讲学和学术交流,并高兴地接受了西北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任书。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11,(18):78-80
2011年7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访谈录.题为《爱国者杨振宁》。此文一出.广经转载.争议迭起。细究下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则对其冠以“保守的革命者”、“爱国者”的称谓不以为然;一则对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在弱作用力领域宇称不守恒”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9.
正图解科学快乐成长触摸科学快乐成长中高年级版读者对象:小学3-6年级学生低年级版读者对象:小学1-2年级学生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创刊于1937年,中国创办最早的科普期刊80余位院士题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推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入选《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目录》  相似文献   

20.
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因质疑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持有中国国籍,因而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许多中国人误认为他们是美籍华人,同中国政府在当时及后来的冷处理(低调报道)有关。通过回顾中国政府的新闻报道在1957年是如何处理李、杨的科学成就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件事,分析了这种处理方式背后的原因:冷战中海峡两岸以及中美之间的对峙;苏联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争取杨振宁回国失败,同时也揭示了1957年的诺贝尔授奖典礼上没有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