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数学日志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 长久以来,广大教师都要求学生每日复习,但对怎样复习却缺乏具体的指导.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对于复习,部分学生仅仅浏览一遍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只是在不会做作业时才匆匆翻看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 可见学生并没有适当的复习方法,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可见,"回家一定好好复习这段内容"这样的学法教育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 故对数学复习方法的教学必须十分具体,有时还必须具有"操作"性质[1].  相似文献   

2.
纵观高三英语复习全过程,许多教师都沿用这样一种复习模式:匆匆上完高三教材,便开始转入高一高二课本复习,或高三课本仅上几个单元便转入高一高二课本逐Les-son逐Unit进行复习。最后,便是题海战术,专题训练和考前  相似文献   

3.
初三的随想     
终于踏进初三的大门了.刚开始,还觉得新鲜无比,以为自己的资历高,走路也威风了许多.可是,我慢慢地发现,初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年代.现在,同学们的交流渐渐少了,饭后早早进教室复习的人多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周围,同学们都在暗地里竞争.课间,听到的不再是同学们的欢笑声,看到的不再是大家的你蹦我跳,而是大家的笔仍然不停的飞舞.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学日志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长久以来 ,广大教师都要求学生每日复习 ,但对怎样复习却缺乏具体的指导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 ,对于复习 ,部分学生仅仅浏览一遍课本或笔记 ;部分学生只是在不会做作业时才匆匆翻看课本或笔记 ;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 .可见学生并没有适当的复习方法 ,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可见 ,“回家一定好好复习这段内容”这样的学法教育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 .故对数学复习方法的教学必须十分具体 ,有时还必须具有“操作”性质[1] .根据这一情况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填写数学日志 (见表 1-1) ,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复习当天学的基础知识 ,培养及…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们更多地关注新授课的生命力焕发,很少关注到复习课的生命力与精彩,很多教师的复习课等同于习题课,即学生课前练,教师课中讲,或学生课中练,教师课中对,匆匆而过,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那么如何把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想法,探讨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  相似文献   

6.
初三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学习这一漫长过程的高潮,是学生知识升华飞跃的关键。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因抢赶进度、教履匆匆而影响了复习质量。本文从大量存在的问题说起,提出放慢节奏的策略,探寻提升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的一种重要常态课,但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解答对错与否,对问题的实质缺乏进一步地探究,在不经意间匆匆地"滑过",未能充分发挥试题所潜在的教学功能,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惰性,探究的热情逐渐丧失,也影响了复习效率的提高.本文试图对这类现象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仰望岁月的时空,感受匆匆而过的人流,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的确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不少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尤其是期末考试前的总复习,很多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如之前的新授课教学。一是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熟悉,教师的复习无疑是在"炒冷饭",内容缺乏新颖性;二是对于复习课的教学,教师一般是匆匆复习基本概念后,进入大规模的练习,教学缺乏创造性。一些年轻教师对于复习课还存在着认知偏差,简单地认为复习课就是讲练习,结果导致讲过的、做过的题,还是有不少学生会做错。因而,有老师认为:复习如鸡肋,食之无  相似文献   

10.
1994年高考,我以596分总分获得钦州市理科第一名,考取了天津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回顾高三阶段的复习,我深深体会到:首先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然后进行强化的训练,从中不断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怎样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呢?首先把各科的知识点系统化.这是把课本变薄的过程.如语文基础知识基本在初中1—6册的课本中出现,高中1—6册是对基础知识点的深化.把每个知识点系统整理成图表,既便于记忆,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点点到位,不留空点,重点多练,整散结合,知缺必补,注意运用.这样就保证了复习的全面性、系统性.其次,对已复习过的知识点还要经常地“重现”,这就是说,隔一段时间把已复习过的知识点重新温习一遍.因为有些知识点只通过一两次的复习,还掌握不了.如英语一些语法、句法和词语的用法等,都必须经过多次的“重现”,才能记牢.在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第一遍应对知识点的全部内容进行复习;第二遍“重现”时,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就可匆匆略过,着重复习那些未掌握的知识;第三四次或以后的“重现”就把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作为主攻对象.这样,通过多次的“重现”,这些知识点就会深深地刻  相似文献   

11.
高三第一轮复习,许多学校对课本教材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处理,个把月就万事大吉,匆匆转入专题训练、题海战术。其实,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把课本教材和高考复习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按照考纲讲透考点才算是高考复习,殊不知,语文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赏析课文、思维训练、人文关怀,高考复习不过是指向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罢了。所以笔者认为第一轮复习仍要用教材,重课本,突出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2.
统编高中数学教材中,立体几何是安排在第二册的前半部份。按照数学大纲规定,应该用45课时即大约两个月授完。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加上学生年龄一般较小,初中平几基础较差,多半是空间想象力还未建立起来,这部份教材就匆匆过去了。因此在毕业总复习时,立体几何的复习更为重要。一般说来总复习担负着插漏补  相似文献   

13.
日子在忙碌中匆匆过去,新课接近尾声,很快就要进入复习了,该着手准备准备了。这些问题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活跃着,以至于忘了圣诞是今天。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的高考总复习,由于高考上线、升学的影响,毕业班教师常将新课匆匆结束,然后腾出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总复习,持久、单调、重复的复习,不仅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反而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及压力。笔者认为波芬培格现象在高中总复习普遍存在,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要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应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手段,扎实打好"三基",提高能力。下面分析高三复习中的几种波芬培格现象的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至今,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怪象:为了追求所谓的"好课",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不仅安排的教学内容多,密度大,而且教学形式多样,程序复杂.这么纷繁的课,教师准备时间多,投人大,上起来也很辛苦,许多教学环节其实是蜻蜒点水,匆匆而过,学生在"配合"和"应付"中感觉紧张,没有时间深入体味和思考,学不了什么东西.新课改中提倡教学反思,反思与有效挂钩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特别是对于高三二轮复习,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追寻高三二轮复习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洗课"是追寻有效课堂的灵魂.下面结合在指导青年教师对"导数及应用"(二轮复习专题)这一节课的"洗课"实践,谈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晋芬 《快乐阅读》2011,(25):73-74
我对课堂练习的理解是:课堂练习是对旧知的复习和对新知的当堂巩固。合理安排好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来设计练习就成了我们英语老师的一个艰巨任务。复习练习多了,新知识就只能匆匆了事;导入练习难了,学生就会对本课内容失去信心;新知巩固练习如果就是论事,学生会感觉没有挑战性。因此,每堂课的练习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这学期我教高中复读班,复习<荷塘月色>之后,同学们被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所吸引,他们陶醉在那清新细腻的语言中,流连在那清幽淡雅的意境中.他们为朱自清高超绝伦的写景艺术深深折服.为此,我布置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温州的踪迹>(<语文读本>第一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匆匆><歌声><威尼斯>等朱自清散文名作,研究朱自清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鉴赏》2002,(9):69-70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  相似文献   

19.
初三的随想     
终于踏进初三的大门了。刚开始,还觉得新鲜无比,以为自己的资历高,走路也威风了许多。可是,我慢慢地发现,初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年代。现在,同学们的交流渐渐少了,饭后早早进教室复习的人多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周围,同学们都在暗地里竞争。课间,听到的不再是同学们的欢笑声,看到的不再是大家的你蹦我跳。而是大家的笔仍然不停的飞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大人的考试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吃过早饭便夹个皮包匆匆出了门。“爸爸,你去哪儿?”“去工商局参加考试。”爸爸头也不回地说。考试?我感到很奇怪。爸爸开了家广告公司,每天起早贪黑做生意,从来没见他看书复习,考什么试呢?我偷偷地跟在爸爸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