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副刊巧命名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文赋》的名言。为文作赋如此,为书刊命名就更需要这一手——运用极值原则,高度概括,以一言而统全文的表现功力。《红楼梦》《水浒传》的命名,就是范例。《红楼梦》其名,是作者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拟名的比较中定下的。又据说,施耐庵写作《江湖豪客传》脱稿后,反复推敲,对书中情节大都满意,就是觉得书名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在中国诚然是小说经典之一,但海外汉学界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从《宫崎市定说水浒——虚构的好汉与掩藏的事实》(以下简称“宫书”)、《梁山泊——水浒传108名豪杰》(以下简称“佐书”)、《剑桥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剑书”)的水浒相关部分汉译文献来看,以下几个问题似乎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1,(10):80-81
安徽卫视的电视剧推广和营销在业界享有声誉,以大气磅礴为气质,以精准高效为目标,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推广经典案例。一、重点大剧推广新版《水浒传》整合推广从新版《三国》,新版《红楼梦》,再到如今的新版《水浒传》,安徽卫视大剧推广不断升级。1.好汉一二三四五,安徽卫视看水浒。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长篇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演艺界、学术界、出版界引起一股评论水浒的热潮。上海古籍出版社颇有预见,应时地重印了这部书。 人们对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众说纷纭,人道《红楼梦》是甜的,《儒林外史》是酸的,《水浒传》是辣的,各有其味。这很能说明《水浒传》是不同寻常的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一个“辣”字足以显其叛逆性格。 对于《水浒传》长期以来被蒙上的诲盗与谤书的罪名难以解脱,但对于这部小说自李卓吾、金圣叹到胡适、毛泽东,其评说难以尽述,直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甚至连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繁本的百回本与百二十回本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后者插增了梁山泊好汉攻打田虎、王庆的故事,还在于后者“移置”了“阎婆事”。“阎婆事”系指“水洗”故事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在《水浒传》百回繁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一般被安排在刘唐奉晁盖之命下书给宋江之后(晚于百二十回本的芥子园本等除外)。而《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则被移置到刘唐下书之前。 最早提到这一情节差异的是万历时期的出版商人袁无涯。他在托名李蛰的《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中说①:“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  相似文献   

6.
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评论出像水浒传七十五卷》,附有翻刻陈老莲绘《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间有依其图像传摹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及长乐郑振铎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刻,收入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而吴县潘景郑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纪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于朱武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侠文化的角度对古典说部巨著《水浒传》进行解读,总结《水浒传》所蕴含的以“尚武重义”为内在结构、以“义”为核心的侠文化精神的多侧面,进而从侠的角度对《水浒传》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招安描写作了别具新意而又不失合理的阐释——“忠义并行”的人格追求.驱使水浒群侠最终一同卷入招安暗流.走向人生与事业的穷途末路:而侠文学只除恶贼不破纲纪、任侠而不造反的文学传统,历史上侠的逸离现实社会而任侠、然后重归现实社会的现实出路,则决定了《水浒传》招安描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姚明 《中国档案》2023,(4):66-68
<正>“批注本”简单地说,就是留有批注的出版物,即无论评点式文字所在的位置,都将其统称为“批注”,不细致区分眉批、题头批、夹批、旁批、文末批而分别命名,批注本是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实践产物,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点评《金瓶梅》、脂砚斋点评《红楼梦》,都是标志这种批评方法迈向极盛时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0.
尽管田虎、王庆故事成为《水浒》系列故事是比较晚的事情;但在增入《水浒》之前,田、王故事各自均有较久远的独立流传的历史;这由其文字、人物、套路之古拙可见一斑.即使在增入《水浒传》之后,田虎和王庆故事之间,以及田、王故事与《水浒》其他部分之间,都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插增本”王庆故事中存在的人物性格不鲜明甚至前后不一、情节始末交代不完整等问题,实际上是早期白话小说的通病;由此也反映了“插增本”王庆故事之古拙.  相似文献   

11.
一、《水浒传》版本概述宋元以来,水浒故事即广泛流传于民间故事、话本和戏曲中。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再创作,诞生了《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般认为,这个本子是《水浒传》的祖本。在此后的流传中,《水浒传》的版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文简事繁本a.三槐堂刊全像水浒传卷回不详,未见著录,亦无存本,明万历初海虞三槐堂刊。b.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诗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明万历初福建建阳余氏双峰堂刊,今残存第二十卷、二十一卷之前四页,据现有资料考证,《水浒传》插增田虎…  相似文献   

12.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13.
和一些同龄的“书友”(一样爱读书的朋友)闲聊,发现我们读书生活所走过的道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最早接触的,大体上都是几部古典小说——“才子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则因为书中人物脾性的古怪(贾宝玉那么多情,林黛玉又那么多愁!),不象《水浒》里梁山泊好汉李逵、武松那样容易理解;《聊斋》的故事虽然经大人们一讲是十分地有趣又神秘,但自己读起来,又因为文字不那么通俗,要揣摩半天才能达到似懂非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点“隔”。——这两部了不起的巨著是要到后来才慢慢咂出些滋味来的。  相似文献   

14.
说“朴刀”     
[前言]这是1949年写成后迄未发表的旧作、原文包括《名物》和《源流》两部分。《源流》部分推测《水浒传》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以前,当多本宋元小说话本中朴刀杆棒话本改编改写,后来看到某些《水浒》研究者也有类似的看法,则这部分自失去问世价值。《名物》部分则考证所谓“朴刀”实系有长杆而非短把,今春曾抄寄执教美夏威夷大学以研究《水浒》著称的马幻垣教授供参考,马教授建议“应即发表”。为此我试查通行辞书新版《辞海》和《辞源》,《辞源》说朴刀是“窄长有短把的刀”。仍认为短把而非长柄;《辞海》则认为它“刀身窄长,其柄比大刀的短,双手使用”、但查同书并无“大刀”条目,不知此所谓“短”短到何种程度,且短了又不知双手如何使用,总之仍没有说得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术研究,特别是针对某一名著的专题研究,既需要掌握充分的原始材料,又需要秉持一种客观、理性、尊重历史的态度。近年来或许受到电视中“评说”名著类节目的影响,关于《水浒》的“戏说”、“品评”类作品也出版了不少。这些著作目前尚不知如何为其定位,如果归之于通俗的消遣性读物,以《水浒》的人物故事为载体或由头而映射当今的社会现实,倒也颇为相宜。倘归之于《水浒》研究新的创获,则即使从阐释学的意义而论,因为所凭藉的文本本身并未有严格的学术界定,我们知道《水浒》的版本系统大约是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为麻烦的,究竟针对哪一个文本立论,不仅是材料的可信问题,更是思想倾向与态度的取舍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趣味     
中国两部最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和《红楼梦》,写的人物很多,到底多达几百人?过去一段时期,一些研究中国小说史的人曾说:《水浒》里的人物最多,堪称“我国古今小说中之冠”。现在已经有人统计出来,《水浒》里有名有姓的人物577人,有名无姓的9人,无名无姓的99人,还有提到姓名而未出场的192人,合计787人。  相似文献   

18.
李永华  安雪 《图书与情报》2005,(1):90-93,96
文章述析了明末遗民画家陈洪绶绘制的《水浒叶子》、与《水浒叶子》有关的。叶子戏。《水浒叶子》与《博古叶子》的异同。以及明代《忠义水浒传》插图本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梁馨予 《大观周刊》2010,(47):46-46
“水浒”,两字让人联想起多少英雄豪杰。千古奇书《水浒传》,英雄无数,让人钦佩,英雄们一声“小二,上酒,再来二斤熟牛肉”,其大快朵颐的潇洒与豪迈,更是让人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