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莉 《新闻爱好者》2011,(10):18-19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危机接踵而来,中国公众主要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建立对灾难的认知和反应。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各主要视频网站的传播活动,分析其如何发挥作为媒介组织的告知、表达、解释和指导功能,帮助公众知晓、了解、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在灾难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指出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报道中新出现的"景本位"报道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其新闻失范的表现与原因,提请新闻从业者们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公众一个晴朗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3.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所谓灾难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社会效果是指新闻事实通过“读关注”这一媒介作用在公众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某种积极的影响,是这种影响——精神“产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最终变为物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鼓舞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国对于自然灾难事件的报道日趋透明.从雪灾到矿难,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吉林水灾到舟曲泥石流,大量的煤介报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媒介权力的实现过程.本文重在探讨自然灾难报道放开后媒介权力的实现问题,认清媒介权力的性质和媒介权力实现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灾难报道,指大众传播媒介将与灾难事件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新闻性和人性是其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我国新闻专业教科书中,鲜见对新闻性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新闻性与新闻价值等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灾难事件的日渐关注,对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呈现出全局性、去地域化的趋势.然而,对灾难的关心可以超越地域,对灾难的认识却不能忽略地域,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难性事件中,明确的地域性标志是公众了解灾情、伸出援手、抗击灾难最基本的前提信息.当灾难发生时,地处灾区的地方媒体瞬间就有了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在了解中国的各种渠道中,英国、美国、新加坡三国公众使用最多的是本国的媒介;在媒介类型的选择上,无论中外媒介,三国公众接触最多的是互联网和电视;同时,三国公众对于媒介内容的选择上,会针对不同的目的呈现出不同的偏好;而三国公众在对中外媒体的信任度上则多持"说不清"的模糊态度.国际公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特征对当代中国的国际传播优化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会 《今传媒》2016,(9):39-40
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年来食品安全报道领域存在问题的梳理,探讨媒介食品安全报道需要遵循的特殊规律和外在规制,理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同时,为构建科学、理性的食品安全媒介景观以及有效地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和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谭欢 《新闻世界》2010,(11):145-146
被关注多年的中国足球"扫赌打黑",终于在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其中公众、政府、媒介和司法联手是关键性的原因;国家政府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广大公众同仇敌忾,推波助澜;大众媒介拓展舆论,加强导向;司法机关依法介入,重拳出击,让人们看到了公众、政府、媒介和司法四位一体形成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2.
灾难谣言主要是指与灾难有关的谣言,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灾难。权威出处和科学解释是灾难谣言成功传播的理论形态,事件重大和模糊传播符合灾难谣言效应的产生规律,恐慌共鸣和各方造势内外结合是灾难谣言传播的关键性因素。灾难谣言的防范与应对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灾难时期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最佳时期。本研究以 @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为例,基于创新扩散理论, 分析雅安地震中科学知识的微博传播机理。研究发现,微博环境下,科学知识的传播主要包括两大渠道: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是以新闻价值为导向的单向传播,人际传播是以社交关系为导向的双向传播。针对于此,研究认为要扩大科学知识微博传播的影响力,需要提高微博运营团队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积极培养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4.
电视遭遇灾难,电视媒体如何作为?怎样发挥第一传媒的第一影响力?如何通过电视媒介新闻传播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参加"当电视遭遇灾难--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的中国电视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众多顶尖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成绩斐然。但是,国民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不乐观,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文考察了国民使用大众传媒的现状,梳理了媒介素养的核心内涵,从客观现实需要与学科科学性要求两个方面,揭示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公众使用媒介的能力,而是公众使用媒介的正确态度,提出了如何将正确态度作为核心内容落实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遇难及失踪人数达27475人(新浪网,2011).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但本次地震震级之高,伤亡人数之多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探讨日本地震发生后媒介在传达地震信息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人们对媒介信息的处理方式,如何影响个人对日本地震的认知,以期加深学界及公众对媒介与灾难事件关系的认识并为媒体报道引导正确而有益的公众思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灾难性报道是电视和图片新闻报道中非常特殊的一类。在这里灾难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类灾难,也包括战争、车祸、犯罪等人为灾难。灾难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新闻价值要素的接近性上来看,灾难报道无论在心理还是在利益上,都与广大公众息息相关。灾难性报道给公众打开了一条信息通道,让人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生活的重要媒介渠道,通过民生新闻构建的公共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公众各项诉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需要在媒介价值和媒介定位上重新考量,需要公众、新闻从业者改善角色定位,充分挖掘公共新闻在民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