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尊严感应该理解为庄重、平等、自由、如实地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感觉,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就会给予很大的信任,支持政府行为,有力推动政府对危机事件化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谢金林在《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政府在网络民意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介入公共事件的解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是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对群体利益的维护。本文就钱云会事件探讨网络危机治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在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下的一种现实表现。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能否进行很好的危机公关,不仅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和事件最终的妥善解决,而且关乎政府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如何有效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了建议,即转变危机公关理念、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要做到3C原则。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恰当的政府形象管理.在当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话语考察出发.探讨政府与媒体、公众的对话误区,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传播原则,进而提出政府形象塑型传播和矫型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超 《东南传播》2010,(8):36-38
风险社会的到来对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危机潜伏期的预警传播,对政府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成功处理危机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危机预警系统及传媒动向,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建立畅通的危机信息传播渠道,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危机事件经媒介可以广泛传播,同时也会使危机事件更具杀伤力.政府危机公关涉及公众利益,目的是为政府树立正面形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从"躲猫猫"事件入手,剖析在媒介传播危机事件处理中对于政府危机公关效益的影响,同时得到政府危机公关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洋 《新闻前哨》2010,(9):39-4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且有针对性地从"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完善危机管理组织"、"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改进危机传播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9.
网络危机事件由于全媒体的互动性、瞬时性和广泛参与性而变得爆发迅速,影响深远。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危机事件的政务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网络危机事件信息;建立有效的网络发言人机制;完善对网络危机事件的引导机制,以期对网络危机事件的舆论管理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在所著《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危机事件的受害者及危机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的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及全方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毕文佳 《东南传播》2014,(11):53-56
本文通过对"6.7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交通危机的案例分析,首先,从政府微博、政府新闻发布会、政府应对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危机处理方式和影响,发现当地纸媒是政府沟通的选择和手段,笔者以《厦门日报》为研究对象,将突发事件的相关报道做了框架分析,分别从政府形象重塑、社会关爱关怀、安抚补偿稳压、责任归属反思分析了政府对公共交通危机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最后,运用双重话语空间相关理论,从官方话语和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来研究媒体对舆论引导的责任与反思,以《厦门日报》两篇社论为例,总结得出了政府引导下的传统媒体在危机事件传播报道中应当对事件进行中立可观的报道,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应当减少风险而不是成为风险,而这对于报道中政府形象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汪媛媛 《新闻世界》2012,(1):124-125
近些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表现备受公众关注。一方面,政府发言人理性的发言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处理了公共危机事件;另一方面其处理方法的不当,会给政府危机处理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近年来一些资料和文献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危机公关中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的研究为对象,进行分析整理,对其主体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在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历程与策略,认为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政府对媒体进行控制、政府对媒体进行管理、政府与媒体进行合作.本文认为正是这三种博弈策略导致了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认知:“受害型”危机认知、“事故型”危机认知和“错误型”危机认知以及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报道框架:蛊惑与教唆框架、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今天,政府在危机情景下的表现直接关乎网络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甚至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结果。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危机情景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途径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的得失,以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蕊  王银芹 《传媒》2015,(2):67-69
新信息安全观下,社会矛盾日益多元化导致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起关键主导作用,而传媒作为政府与公共之间的桥梁,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在公共危机事件面前,传媒更应重视舆情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发挥稳定、预警和反思角色与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会阻碍社会的良好发展,更会严重冲击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影响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这就要求政府能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去管理公共危机,把危机损害降到最低,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转危机为机遇,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修复、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7.
邹欣媛 《新闻世界》2010,(5):118-119
现今,危机应对的常态化成为各国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探讨政府在危机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消退期的传播模式,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在危机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危机公关事件的爆发要求政府能够及时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稳定民众的情绪和社会秩序。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政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事件严重性的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本文就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当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舆论监督力量的加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危机报道经常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在我国,媒体一直具有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那么,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媒体理应发挥相当的作用,帮助政府更好地解决问题。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新媒体传播及时迅速、覆盖面广、传受平等的特点,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成为了政府应对危机报道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