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我国广播产业表现非凡,出现大幅上扬的发展态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34家,广播频率2704套,付费广播频率39套,我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6.31%。①在一组组庞大的数字背后,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广播媒体进行产业化运作。目前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负责7套频率的节目制作,同时负责经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等4个频率的广告业务及相关产业拓展(包括媒体、演艺市场、版权等等)。7套频率包括:上海交通广播、东方都市广播、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流行金曲广播(LoveRadio)、经典音乐广播(经典947)、  相似文献   

3.
张蕾 《新闻知识》2012,(3):73-74
FM101.1陕西秦腔广播开播于2010年7月22日,是陕西广播电视台十套广播频率里资历最浅的"幺妹"。然而,在由第三方调查公司发布的2012年第一期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频率收听率监测报告中,这个"幺妹"变身为"辣妹",在西安城区、西安地区和关中城区的收听率均排名全省第一,实现完美超越。  相似文献   

4.
震后三年,绵阳人民广播电台高效创新求发展,迅速成为四川省内市级电台中覆盖范围广、实力强的广播媒体。在绵阳上空能收听到的12套广播频率中,绵阳人民广播电台三套频率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FM103.3交通音乐广播的收听率稳居第一。震后三年,绵阳电台以强大的传播力和亲和力,在广播的社会价值与认知度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广播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各地广播频率发展迅速,就地市级电台而言,少则两套,多则三套以上,这些新推出的广播频率,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广播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频率专业化是我国广播发展的大趋势。《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共开办专业化广播节目450余套,类别包括新闻、经济、交通、音乐、文艺、生活、财经、股市、健康、体育和城市管理等二十多种。其中以新闻、音乐、交通、经济、文艺等类型为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中国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制度变迁,当专业办台经验日趋成熟之后“,频率精品化”成为现代广播发展的更高要求。“精品频率”犹如一个优秀品牌,能够在电波大战中独树一帜,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将从一个广播从业人员的角度谈谈对于广播专业频率精品化的粗浅认识。树立精品频率意识随着广播频率专业的日趋成熟和规范,打造一套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精品广播频率已经成为广播人的共识。上个世纪,在全国广播还没有完全进行专业化区分的年代,人们强调的是办精品栏目,推出名牌栏目。10年后的今天,在一个专业频率中…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已经开通或正在筹备的对农广播频率数量为11套,这些对农广电的频率占到全国2371套广播频率的0.42%,很显然,如此之低的比例与我国近9亿的庞大农民受众规模极不相称。另一个问题是:在一些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07,(2):40-40
道2007年1月8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正式开播。去年10月底,辽宁电台乡藉产磊磊故事广播的开播使该台形成了8套广播频率的新格局。辽宁电台根据广播听众的需求及市场细分的新形势,最近对8套频率的布局进行了深度整合,将原辽宁电台生活娱乐广播调整为辽宁电台音乐广播。同时将生活娱乐广播的名牌栏目《娱乐双响炮》、(《重案组出击))、《天天315))等调整到其他频率播出。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10月29日到今年的10月29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乡村广播开播正好三整年。三年的耕耘与劳作,三年的拼搏与努力,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崭新的广播频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更收获了打造一个专业频率、塑造一套全新品牌广播的经验与实践。这里面有成功的欣喜,更有许多艰辛的付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15日,上海对广播媒体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10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各类听众全方位提供不同新闻资讯和服务娱乐的广播节目。这可能标志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将真正成为广播改革的趋势。实际上,早在上海的这一举措前,许多省、市级电台就已经出现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甚至还有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按频率名称及内容分类,截至2013年年底,在所调查的全国33个主要城市中,共有音乐类频率83个,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两个及以上的频率。这一调查足以说明音乐广播在全国各地发展之蓬勃。目前音乐广播已经与新闻广播、交通广播一起,成为我国广播的三大主要频率,是我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宣传的重要组成。人民广播事业建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广播从广播音乐发展而起,经历了综合化文艺广播、系列化音乐广播、类型化音乐广播三  相似文献   

13.
正1981年成立的郑州人民广播电台,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创新发展的精神,已发展成为具有雄厚采编播实力和一流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广播电台。目前拥有新闻广播、经济广播、文娱广播、都市广播、音乐广播等多套专业广播节目,以及郑州广播在线网站和星光网络广播电台,电台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超百万,全台各套频率也都开通了微博、微信,粉丝总数也超过了百万。自2000年以来,在中央电台发稿总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省会电台第一,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我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提高显著,已由1998年的88.3%提高到目前的93.3%。记者28日从国家广电总局北京交通广播工作现场会获悉,目前全国有广播电台306座,广播节目1983套,每天播出广播节目22838小时,2002年广播广告收入约为22亿元,增设了28个专业频率,新批准开办数字、卫星、有线等广播节目15套,各级广播电台基本完成了频率专业化改革,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广电业众多“绩优股”中,广播以年增长率20%的优异表现成为其中最为抢眼的一支。节目“专业化”从广播走向“窄播”,从综合台走向频率专业化,广播展示出的是厚积薄发的气势:截止2004年10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广播电台1498座,开办广播节目1868套,日播出量达到24503 小时。其中,新增专业广播频率68套,按照专业化原则调整的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城乡有收音机5亿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34%,很多电台到达率高达40.9%。①另外,广播经营在媒体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2003年广告份额中,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广播、期刊、网络媒体的比例分别是23.64%、22.53%、11.12%、2.37%、2.26%、1%。②从各种调查数据看,广播仍然属于主流媒体。随着广播专业化推进,省级以上电台大多已经拥有了五套以上节目,广播主流媒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原来的人民台转为专业化的新闻频率(或者新闻综合频率)承担。广播新闻频率与党报、卫视频道同被视为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满足榆林广播事业的发展,榆林人民广播电台今年新增一套广播频率,而原有的两套频率使用的设备均为模拟设备,且设备老旧,为提高电台播出节目质量,此次新频率的建设参照省级电台的技术标准,以国内电台主流技术为基础,实现全数字化,符合高质量、经济、安全等原则,建设榆林电台新一代自动化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我国的广播传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市一级的广播竞争日趋激烈。以笔者所在的温州为例,在温州本土落地的广播频率就达到14家,每家频率都使出浑身解数,誓拔头筹。跳出广播看整个媒体市场运作,新媒体的表现非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应香港特区政府广播处的提议,经中宣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在香港电台数字频道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一套节目,定名为"香港之声"。香港之声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4套频率,国家电台的声音直接落地香港,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经济节目(财经证券)工作委员会2010年会“证券广播20年·媒体动作”高峰论坛201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来自全国30多家电台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就目前全国经济广播的整体格局、栏目设置、经营特点和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改革目标组织了主旨演讲和交流探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珠江经济广播引领全国广播媒体步入频率专业化,以至呈现出目前全国各电台多专业频率广播的格局。20年问,起先处于领头地位的经济广播面临交通广播、音乐广播、城市广播等等后来的崛起,遭遇了多种尴尬和重围,一度陷入低谷,甚至有的改弦易辙。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自强不息的财经广播人与时俱进,奋力开辟出一条条适宜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面对财经节日,特别是证券节目日显活跃和壮大的今天,财经广播人跃跃欲试想引领新时期广播媒体走向高品质!本期特别策划,请阅:读7家经济广播的代表在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