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09年第4期《新闻导刊》上,有廊坊师范学院的一篇论文:《新闻标题中的语言模因》,其文以从国外引入的“模因论(memetics)”为统率,论述并举,铺陈发挥,可称为新闻版的“模因论”。读后而有感焉。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的复制、传播和演变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论作为语用学中的新理论,它的提出对于揭示语言发展和演变规律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基于模因论的观点,分析了模因和语言的传承、语言的变异以及语言的净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模因机制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我国语言学家近几年引入到语言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模因论可以用于解释许多语言学现象,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得研究语言。模因(meme)最早是由gene(基因)一词仿造而来的。核心意思就是“模仿”。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4.
王玲 《传媒》2014,(18)
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本文探讨了语言模因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讨论了语言模因采取直接套用、同构异义和同音异义等方式在广告语中的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为畅销书书名的研究引入信息复制的分析方法.文章以当当网青春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500本图书书名为语料,考察书名中语言模因和文化模因的传播现象,分析语言模因的来源及传播方式,并以文艺化书名为例探讨文化模因的选择,目的是揭示畅销书命名的语用规律和背后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晓 《东南传播》2013,(3):35-3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的复制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甄嬛体"的传播类型、传播周期、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互文性泛指一个文本对其他文本的指涉现象,是语篇形成的一个基本特征。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过程,模因是互文性得以发生的酶源。本文从模因论和互文性视角,对近年来在新闻媒体报道中曝光率比较高的"××门"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门"互文性的模因特征、类比效应及其引发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在网络时代更加受到重视,模因现象更加普遍。本文就网络用语的模因现象的利弊进行分析,尽力做到兴利除弊,使模因使用能够对语言文化的发展起到更多的正面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认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才能成为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笔者从出版行业、网民宿主、教育行业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①模因是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何自然指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②本文基于模因论,从语义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逆袭”的来源、复制和传播过程,解释“逆袭”作为强势模因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要成为强势模因,需要被广泛复制、传播,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个生命标准方面有较高的值。在模因论语言观的视角下,网络语汇可分为"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两大类。结合网络语汇的形式,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网语模因成为强势模因主要原因:(1)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2)人在网语模因的选择、模仿、复制、传播中的主体性作用;(3)网语模因的自身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晶 《新闻知识》2012,(12):66-6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型理论,它为研究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以网络流行体"甄嬛体"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体的复制与传播及其内在生成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谈倩 《东南传播》2014,(5):74-7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当红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走红及其流行语传播从模因传播类型、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传播是一种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着重探究的是信息如何传播、人们如何思考.本文以新闻标题为例,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模因传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并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复制分为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和不同信息同形传播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传播途径及原因,能够揭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为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为网络流行语和广告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模因分析进行研究综述,并结合实例将其分为字词模因、整句模因、段落模因、语气模因和缩略模因五大类。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在虚拟空间使用的"方言",它通过字、词、句甚至语气模因,在网民中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实现"言外之意"的巧妙传达。广告制作者可以借鉴模因发酵的规律,通过创造"传染因子"并加强口语化创新模因,使广告语言实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不断渗入到汉语词汇中.外来词也称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外来词的出现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因一语言系统中缺乏指称相应事物、现象的符号或因一方语言特别强大而不得不借用对方语言中的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而新闻传媒由于其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对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普遍传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运用模因理论对汉语新闻传媒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探究和解释,以期对此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从新的视角对其做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9.
郝盼盼 《兰台世界》2016,(16):144-146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研究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看,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选择、变异和适应的动态进化过程。科学文化的传播是科学文化模因在中国模因环境选择的结果。而科学文化模因的适应与变异促进了科学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有利于科学文化在中国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3):53-56
网络新闻语篇为获得更多的点击与浏览,竞相引用社会流行语来扩大传播效应。本文以语言模因和语篇互文性的共通之处为基础,对比分析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所引用的社会流行语,从模因视角分析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互文现象,认为流行语与网络新闻语篇互文的过程就是流行语模因传播的过程,并指出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引用社会流行语模因呈现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