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城市化根源于现代人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并选择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因而当今的城市化实质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精神是与市场化和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西方文明所倡导的民主自由精神及科学精神。大多数学者对城市化实质及其问题采取相对静态性的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但忽略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的根本的实质性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牵扯到不同于市场经济视域的生态视域的转换。以生态量度,当代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反生态的趋势,因而,要在生态视域转换下对城市化重新认识并定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建筑的密度随之增长,生活的节奏也在不停加快.在这种迅猛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之下,人们的心理与精神已经不堪重负.原本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物质需求,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已经得到了人们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引入湿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污染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建设良好的林业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保障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生活,享受健康的权利.本为探讨我国城市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城市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但传统的城市化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广,探索生态城市化已成为重要课题。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梳理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将城市化的内涵概括为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理论,深入阐述生态足迹与城市化四个维度的内在统一关系。并以安徽省为例,论证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本文从风险分析的视角,探究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雾霾气候的风险与大气环境安全问题、水生态环境的风险与安全问题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风险与安全问题,提出了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强调推动城市群建设、优化新常态下的城市功能以及加强生态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等人口措施是目前减缓城市生态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能源供给和城市环境问题,本文运用所涉及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阐明了能源与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和加强城市能源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郝欢 《华章》2011,(29)
自20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生态城市就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追求更深层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此构筑良性的城市发展系统.这种以健康、高效、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建设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和谐城市,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探讨民族凝聚力问题,既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与提升。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凝聚力提升需要分层次推进,宏观层面侧重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微观层面侧重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二者统一于民族凝聚力提升的主体建设。政府应在民族凝聚力提升中起到核心主体作用,并为公众、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参与民族凝聚力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化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发展品位的重要体现,是被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失衡、城市人口激增与能源危机等严重威胁着城市生存条件与生活空间的客观现实问题所唤醒的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城市生态和谐被提上重要日程,关注城市生态,思考如何通过道德建设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生态质量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课题与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人口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以增强集聚效应,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是现阶段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整合的内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整合的必要性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整合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在广告语言中生态美学的体现也无处不在。英汉广告语言从语言层面体现了和谐、崇高、朴素、共生、选择等生态美学纬度,同时生态美学也给英汉广告语创作启示和反思,从而避免英汉广告语创作的不良倾向,生成生态美的广告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的是民众精神生态的变迁,其中又以农民工精神生态的变化最为激烈。农民工城市化的成败和效果有赖于城市社会对其社会认同和接纳。在此过程中,文化移民的实现必然导致农民工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撕裂和解构传统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极大阻碍。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其文化品味,使其实现全面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指导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国城市,其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学者对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现状基础上,基于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系统构建了城市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甘肃省部分城市数据,依据因子分析模型与因子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并进一步消除了指标体系的冗余,实现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 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危机也在不断加重。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在城市中大力推行都市农业可以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强化城市功能,有效化地解城市生态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问题日渐突出。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将是我国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19.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20.
借鉴有关理论,构建边缘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随城市扩展而变化的动态模型,分析静态模型下与动态模型下的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的不同构成,以及城市扩展进程中土地租金与价格的变动趋势;应用理论模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边缘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土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